•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營商環境排名大幅上升

2018-12-26 08:5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本報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潘旭濤)國務院新聞辦25日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介紹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改革發展40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市場主體數量增長222倍 

  馬正其介紹説,當前,商事制度改革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形成疊加效應,在全國掀起新一輪創業創新熱潮。40年來,中國市場主體數量從改革開放初期的49萬戶,增長到2018年11月底的1.09億戶,增長了222倍。其中,實有企業達到3434.64萬戶,日均新設市場主體5.8萬戶,日均新設企業1.8萬戶。

  馬正其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例,介紹改革開放40的發展變化。1978年全國個體經營者僅有14萬人,沒有私營企業。1980年,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頒發了改革開放後第一張個體營業執照。1989年私營企業允許登記之年,總量不過9.05萬戶。2018年3月16日,北京一傢俬營企業領照,成為中國第1億戶註冊市場主體。

  明年全面實現“企業開辦8.5天” 

  馬正其介紹説,下一步將繼續推動“證照分離”改革,通過“減證”來達到“簡政”。最近正在梳理500多項營業執照的審批事項,按照“證照分離”改革的4種方式進行管理:一是直接取消審批;二是取消審批,改為備案;三是簡化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四是完善措施,優化準入服務。

  馬正其表示,明年將進一步便利市場準入與退出,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確保明年上半年在全國全面實現“企業開辦8.5天”的目標任務。

  馬正其介紹説,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190個經濟體中位列46位,較去年上升32位,較2013年上升了50個位次。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較去年大幅上升65位,排名28位,5年來累計上升130位,中國成為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發佈會上,有海外媒體提問了關於外資的問題。馬正其表示,利用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1980年4月24日,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註冊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戶外商投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到2018年11月底,全國實有外資投資企業59.01萬戶,實有註冊資本4.22萬億美元,實有投資總額7.69萬億美元。

  “除了個別外資企業有涉及負面清單管理的,無論是內資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我們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馬正其説。

  馬正其介紹説,《外商投資法》(草案)近日已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務會第七次會議審議,有望替代“外資三法”成為外商投資領域的基礎性法律。草案明確,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這是中國利用外資法律制度的重大調整,將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式。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