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難又貴?什麼樣的民企“不差錢”?
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
2018,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尤其困難。資金困局、流動資金緊張、債券違約潮起、融資環境惡化。這些問題,都在影響著民營企業的信心。
民企融資到底有多難?
數據顯示,今年共有1289隻債券發行成功,發行規模為1.26萬億元,其中民營企業的發行規模僅為1573.5億元。
“缺錢”,一時間似乎成為民企們的煩惱。
然而,這個煩惱並不屬於所有民企,仍有不少企業並未深陷資金困局。相反,它們積極發展,市場佔有率不斷增加,稅收貢獻持續加大。這其中到底有何奧秘?
為了探訪民營企業“不差錢”的秘密,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近日走訪了民營經濟最活躍的浙江與江蘇。在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上榜企業93家,排名第一;江蘇上榜86家企業,排名第二。
“平均每10個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闆,每29個浙江人中就擁有一家企業。”浙江省工商聯辦公室主任劉志義説。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差錢“都怪”銀行?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此前就表示,部分民營企業脫離主業大肆擴張,而且完全是靠借債擴張、杠桿收購,這就導致了企業對資金的饑渴和負債率的高攀。一旦市場出現重大變化,企業會立刻出現資金鏈斷裂,無法按期償還貸款。
在記者走訪中發現,當前並未發生金融風險,且穩步向好發展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無一不談到了“著力發展主業”,以及“科研創新。”
“民營企業為什麼資金緊?就是因為過去太依賴銀行支援才得以發展,銀行一旦在資金上的支援力度降低,流動性困難就出現了。”江蘇省江陰市一民營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企業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過於借助外力會形成依賴,反而不利於長足發展。
浙江省桐鄉市一民企負責人亦表示,部分民營企業,尤其是做實體的民營企業,必須依靠技術研發,創新轉型發展,而不是一昧地和銀行要錢。
民生銀行蘇州分行行長曹亮對記者表示,“民企能做到這麼好,絕不是行政行為,一定是商業的行為。如今民企在轉型期,只要是向著好的、正確的方向去發展,本著商業行為為主導的原則,銀行一定是給予支援的,企業也是不會缺少融資渠道的。”
此外,他還認為,當前出現資金問題的中小微企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不規範發展,拿到充裕的資金後並沒有用於擴充生産,擴大經營規模,而是進行一些投資性風險較高,資金回籠較慢的項目,所以銀行在放貸上也會認真甄別。
“輸血”更要“造血”
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援,金融發展也需要實體經濟提供支撐。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9月份以來,國務院、央行、銀保監會等分別牽頭召開了數十場座談會、吹風會,均為支援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從銀行到機構,各項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的舉措紛紛出臺。
以四大行為例,工商銀行制定了服務民營企業的10條具體舉措。中國工商銀行行長谷澍表示,未來三年支援民營經濟方面,每年新增的貸款不低於2000億元,每年新增的民營企業有融資的客戶不低於5000戶。
中國銀行發佈的支援民企二十條中,優化授信政策排在首位,出臺續貸再融資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可通過風險可控的借新還舊、展期、變更借款人、調整還款計劃等方式,解決客戶臨時性資金週轉問題。
農業銀行發佈支援民企融資22條,通過建立總、省、市三級行民營企業“白名單”、增配戰略性信貸計劃、單列小微企業信貸增長計劃等多種方式,充分保障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信貸資源投入。
建設銀行發佈支援民企融資26條等,其中提到要加強科技驅動、推進全面主動風險管理等。
不僅僅是國有銀行在行動,民營銀行、機構也紛紛出臺措施紓困民企融資。
“我們既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持續加大對優質民企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不斷擴大民營企業資金支援力度,並針對部分遇到困難的民企實施‘精準幫扶’,通過切實可行的金融手段,進行精準匹配差異化服務,支援民企渡過難關、轉型發展。”民生銀行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林靜然對記者表示,該行積極為民營企業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比如發債業務,南京分行今年已經發行債券400多億元,其中就有很多民營企業的債券(包括海外債)。
但我們也要清晰地認識到,行政性地要求金融機構降低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顯然是不可持續的,更多還是要依靠市場。
國務院參事室前特約研究員,中國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就認為,民營企業內生動力是民營企業成長、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新時代,民營企業要再次調動主動發展的內在動力,發揮與生俱來的比較優勢,順應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主動調整提高競爭力,才能抓住新的機遇。(張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