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要讓共用單車落入治理怪圈

2018-12-06 09:02: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政府管理是一項精細活兒,對一個新生事物應該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綜合分析利弊,發揚有利的方面,通過科學的管理消解不利的方面,這才是政府管理智慧與水準的體現

  □ 何 睿

  這兩天,一些媒體開始關注共用單車的命運。《三湘都市報》報道,共用單車的用戶普遍反映“好車變少,找車太耽誤工夫”。《陜西日報》也報道,市民感覺“車量銳減,用戶無所適從”。《廣州日報》更是發問:共用單車何去何從?

  媒體的報道反映了真實的現實。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佈暫停在北京市新增投放共用單車。至此,包括上海、深圳、廣州、北京4個一線城市在內,全國共有12個城市先後宣佈暫停共用單車的新增投放。同時,上海市還開展了近1個月的集中整治清理行動,一旦發現有新增投放車輛行為,通過核查確認後,將立即予以制止,並對相關企業予以曝光、作為企業違規行為記錄在案。

  不可否認,前幾年共用單車確實出現了野蠻生長的情況,亂停亂放,阻礙交通,擠佔公共資源的狀況十分突出,給城市治理帶來了很多麻煩。在經歷了市場過度競爭、無序投放後,暫停投放給了政府和企業一個緩衝之機。這有效地糾正了市場失靈,起到了剎車作用,客觀上也平衡和規範了共用單車的市場競爭。

  然而,之後的問題同樣尖銳,那就是還要不要共用單車?如果主管部門長期禁止投放,任街邊單車長時間損壞老去,能使用的越來越少,那麼就意味著共用單車將在行政干預的情況下被逐漸淘汰,曾經熱鬧一時的共用經濟有可能會成為歷史。顯然,這並不是各地政府管理共用單車的初衷。

  那麼,共用單車到底有哪些好處?首先,共用單車符合綠色出行的環保理念,這也是人類未來可持續生存發展的方向;其次,它解決了人們出行最後一公里的現實難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共用單車出行,騎行共用單車已悄然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所以,在經歷了對共用單車的“控”以後,似乎也到了要考慮有序發展的階段。

  需要注意的是,暫停投放不是永久停止,不是禁止投放,更不是對破損的單車不更新。在各地對共用單車進行總量控制的同時,對破損車輛及時更換、修理是科學管理共用單車的第一步,否則不能使用的單車無人管、無人問,佔據城市資源,那將是更大的浪費和無序。

  而從長遠來看,對共用單車是禁是治也要拿出一個有效的辦法來。一禁了之的管理很簡單,但也是各方獲益最差的。政府管理是一項精細活兒,對一個新生事物應該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綜合分析利弊,發揚有利的方面,通過科學的管理消解不利的方面,這才是政府管理智慧與水準的體現。

  如果説暫停投放是面對共用單車管理困局的一個權宜之計,那麼現在已經到了要從城市發展全局出發,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的時候了。長期禁投不利於共用單車的發展,也不利於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甚至可能會形成“保護”早期投放企業的局面。這樣做引發的後果就是市場一潭死水:存量企業無競爭壓力,輕視管理,壞車越來越多,共用單車不僅無法有效滿足市民出行,還變成了城市“包袱”。顯然,充分開放的競爭、動態科學的管理應成為題中之義。

  “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是長期以來政府管理的怪圈,共用單車能否跳出這個怪圈,衡量著改革四十年的政府管理水準。對共用單車這個問題,政府不能再回避,應及時給出結論,拿出辦法,這既是社會治理的需要,也是國家保護和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