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透視新一代人工智慧:AI如何改變未來?

2018-11-30 09:2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

  人工智慧改變未來(關注·透視新一代人工智慧①)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人工智慧為何如此重要?如何開展研發、夯實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怎樣加強人工智慧和産業發展融合、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如何加強人工智慧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結合,推動人工智慧在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深度運用?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和相關專家,今天起推出“透視新一代人工智慧”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編 者

  如果説以蒸汽技術驅動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延伸了人的肢體,拓展了人類的力量,那麼,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為驅動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將拓展人類的智慧,極大提升人類智力所能創造的價值

  目前人工智慧開始進入爆髮式增長的紅利期。中國應抓住機遇,加快人工智慧佈局、收穫人工智慧紅利,並力爭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引領者

  阿爾法狗戰勝世界頂級圍棋高手,寫稿機器人正式上崗……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頻頻亮相,成為炙手可熱的全球科技新寵。

  發展人工智慧,世界各國紛紛佈局: 2016年5月,美國成立了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分委會,專門負責跨部門協調人工智慧的研究與發展工作;日本政府和企業界都將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核心技術之一,並在國家層面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研發促進機制;2017年3月,法國經濟部與教研部發佈《人工智慧戰略》,旨在把人工智慧納入原有創新戰略與舉措中,謀劃未來發展……

  對於人工智慧,我國同樣高度重視。2017年,先後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人工智慧為何這麼火?它對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將産生怎樣的影響?對於中國來説,人工智慧又意味著什麼?

  一項戰略性技術

  對各行各業的帶動和影響更為深刻,具有“頭雁”效應

  經過60多年的發展積累,人工智慧已走出實驗室,正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産生活。

  “過去10多年來,在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演算法突破和以大數據為代表的資訊環境完善助力下,人工智慧進入實用階段,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多類複雜的問題,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於人類智慧水準,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北京大學電腦科學技術系主任黃鐵軍説。

  18世紀中葉以來,先後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如今正在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如果説以蒸汽技術驅動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延伸了人的肢體,拓展了人類的力量。那麼,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為驅動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將拓展人類的智慧,極大提升人類智力所能創造的價值。

  “人工智慧技術是一種通用技術,在人類社會各領域都能應用。預計未來智慧程度還將不斷提高,對各行業的帶動和影響更為深刻,這是其他技術難以比肩的。”黃鐵軍説。

  人工智慧能夠賦予機器理解能力。

  基於傳統的計算方式,機器只能按照預先編寫的程式處理資訊,一旦出現沒有預設的情況,或者需要結合大量上下文的判斷,機器就無能為力了。而人工智慧能夠賦予機器具有理解力的“大腦”,讓機器能夠解讀文字、數據所包含的“語義”,通過自學的方式獲得判斷的規則。

  今年10月,在機器閱讀理解頂級水準測試SQuAD1.1中,谷歌人工智慧團隊創造的BERT模型在全部兩個衡量指標上全面超越人類,將機器理解人類語言的能力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人工智慧能夠賦予機器感知能力。

  在人工智慧應用之前,所有的機器都沒有感知能力,更沒有交流能力。人工智慧為機器賦予了視覺、聽覺和觸覺,使其能夠感知周圍環境,並與人類交流溝通。

  人工智慧能夠賦予機器自主運動能力。

  具有自主運動能力的機器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多種感知資訊處理、決策、指揮運動部件等任務,完成與環境的交互。

  目前無人駕駛汽車是自主運動機器創新的熱點。美國Waymo公司已經完成了1287萬公里的公路測試,距離推出實用産品已為期不遠;百度公司與一汽紅旗合作,計劃于2020年大批量投放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開展運營。

  “人工智慧通過為相關傳統領域‘賦能’,使其實現重大技術革新和産品升級,溢出帶動性很強,是一項具有‘頭雁’效應的戰略性技術。” 中科院院士譚鐵牛説。

  一種重要戰略資源

  推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

  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它迅速廣泛地被産業界認可和接受,應用到各行各業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2016年9月諮詢公司埃森哲發佈的報告指出,通過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到2035年,美、日、英等12個發達國家年經濟增長率平均可翻一番;2018年麥肯錫發佈的研究報告則表示,到2030年,人工智慧新增經濟規模將達13萬億美元,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與其他變革性技術如蒸汽機相媲美。

  人工智慧能夠創造一種新的“虛擬勞動力”,從而更有效率地完成現有工作。

  當前在中國,“虛擬勞動力”已經開始代替許多單一重復的工作。金融機構、運營商、銀行、電商等都開始使用虛擬客服取代人工客服。

  人工智慧能夠提高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本的能力,更大規模地實現自動化。

  微波爐的型號編碼、冰箱側身的標簽,它們的品質檢測是生産線中最費人工的地方。而現在,英特爾公司的人工智慧專家發明瞭一套工業視覺檢測雲就能很輕鬆地完成這項工作,並且速度遠勝於人工。

  人工智慧還能夠促進創新,改進現有的産品和服務,甚至創造全新的産品和服務。

  以製造業為例,人工智慧能夠捕捉並分析來自製造流程各個環節的數據,由此改進生産作業,實時作出控制決策。

  此外,人工智慧在交通、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極大提高了服務精準化水準,全面提升百姓生活品質,讓生活更加便利。

  以藥物研發為例,2015年美國矽谷公司Atomwise基於現有的候選藥物,應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在不到一天時間內就成功尋找出能控制埃博拉病毒的兩種候選藥物。

  人工智慧技術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作為製造業大國,近年來中國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製造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利用好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將是企業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關鍵。”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説,“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人工智慧技術的確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一個重要戰略抓手

  事關能否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中國有能力躋身人工智慧發展前列

  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把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積極謀劃,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範等強化部署,努力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2016年10月,美國國家科技委連續發佈了《為人工智慧的未來做好準備》和《國家人工智慧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兩個重要文件,將人工智慧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地位;

  2018年4月,歐盟委員會計劃2018年—2020年在人工智慧領域投資240億美元;

  2018年5月,法國發佈《法國人工智慧戰略》,目的是使法國成為人工智慧強國;

  2018年6月,日本《未來投資戰略》重點推動物聯網建設和人工智慧的應用;

  2018年7月,德國聯邦政府通過了題為《聯邦政府人工智慧發展戰略要點》的文件,希望通過實施這一綱要性文件,將該國對人工智慧的研發和應用提升到全球先進水準……

  以往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都會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大發展。然而,前幾次工業革命都發源於西方國家,並由他們所創新所主導。如今,正迎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面對這個重大歷史機遇,我們不能錯過。

  “我們如果不能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話語權,未來就不能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躍進,就不可能有全球範圍的影響力。”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説。

  當前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大體上能與世界先進國家發展同步,完全有能力躋身前列:一是中國已涌現一批具備競爭實力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二是龐大的人口基數産生的海量數據正是“訓練”人工智慧系統的前提條件;三是廣泛的行業分佈也為人工智慧應用提供了廣闊市場。

  專家指出,目前人工智慧開始進入爆髮式增長的紅利期。中國應抓住機遇,加快人工智慧佈局、收穫人工智慧紅利,並力爭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引領者。

  吳月輝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