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華夏幸福:以産興城,助力國家高水準城市群建設

2018-11-13 09:2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1月12日電 縱觀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改革開放初期,生産要素得以自由流動,在地理差異的影響下,中國經濟整體發展表現出“東強西弱”的特點。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一線城市不斷壯大,高額的成本將製造業擠出,産業結構向中高端服務業聚集;傳統産業則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區集聚,逐漸形成了核心城市與衛星城以及城市群的發展格局,“東強西弱”逐漸被打破。

  

  在産業流動和衛星城崛起的過程中,深耕多年産業新城運營的華夏幸福,以其多年探索的成功經驗,不斷推動産業集群發展,為城市群的打造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創新模式推動産業發展 

  作為産業運營的標桿企業,華夏幸福十多年前便開始了運營産業新城建設的探索。2002年華夏幸福與固安縣政府合作開發固安産業新城,對於地方政府來説,華夏幸福是項目合作夥伴,要為産業新城所在區域做好戰略、産業、城市等頂層設計,並在方案通過政府批准後,提供優質的開發建設運營服務。對於入駐産業新城的企業來説,華夏幸福是“管家”兼“導師”。建設廠房時,華夏幸福會根據不同的企業特點進行定制設計,還會為産業整體發展提供深度諮詢,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服務。

  華夏幸福的服務能力有多強大,生物醫藥産業是最有發言權的領域之一。産業研究部門發現,要想讓生物醫藥在固安落地生根,就必須接受該産業投資大、週期長、風險高的特點。其中,把實驗室藥物在生産線上小規模量産,保證藥效一致性,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正所謂“中試”生産線成本高昂,是新藥研發公司最大的阻礙。為此,華夏幸福提前建成了生物制藥中試生産線,並參與生物制藥企業共性技術平臺及設備的投資和購置。所有這些努力,讓第一家“開張”的德陽生物創始人帶著核心技術直接“拎包入駐”。目前,德陽生物已經有三個新藥項目在全速推進,其中,新型長效聚乙二醇化干擾素嵌合體新藥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完成了從“研發”到“臨床前中試”的突破性進展。通常情況下,這個過程需要三年。

  一直以來,華夏幸福積極推進實施“産業優先”戰略,將産業發展作為公司産業新城建設的核心重點,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航空航太、大健康等産業領域打造産業集群,建立具有區域特色的産業優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産業新城加速城市群的形成 

  研究城市化的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是個奇跡。過去四十年間中國城市人口激增,如此一來,珠三角、長三角及京津冀之後,中國將出現更多的城市群。紐約大學的阿蘭?貝爾托(Alain Bertaud)指出,“中國的城市群規模龐大,如果融合得好,生産率可能會達到其他國家前所未有的水準。”

  對於深耕多年産業新城運營的華夏幸福來説,如何以産業加速城市的發展,促進區域內城市群的形成,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以産城融合為特徵、以産業發展為核心,尊重當地城市發展肌理,並傳承本土文化脈絡。

  以華夏幸福在長三角地區佈局發展的第一站——嘉善産業新城為例,2013年,嘉善縣人民政府與華夏幸福合作,開啟了産業新城模式在長三角地區的複製。經過五年發展,嘉善産業新城已累計引入碩士以上人才近300人,國際國內頂尖人才近10人,簽約企業數量近200家,簽約企業營業總收入超100億元。同時,嘉善産業新城聚焦科技研發、軟體資訊、影視傳媒、商貿服務等四大産業集群,引入“獨角獸”企業助力産業園區的發展。幾年來,嘉善承接上海産業溢出的能力越來越強,招商引資的項目中90%與上海有關,同時還建立了全國首個上海自貿區協作區。“總部在上海,製造服務在嘉善”、“創意在上海,孵化轉化在嘉善”的産業協作體系已逐漸形成。嘉善産業新城不僅大幅提升了嘉善地區的綜合實力,同時也為嘉善接軌上海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隨著産業新城模式的日漸成熟,華夏幸福還積極開拓珠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國家重點城市群,目前,已在北京、廣東、江蘇、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安徽等地佈局80多座産業新城,在中國未來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進程中,華夏幸福將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市場力量。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