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中國企業500強營收首破70萬億元 大企業邁上新臺階

2018-09-03 09:2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9月2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十七年發佈“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及報告,國家電網、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繼續分列前三。

  “2018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實現了16連升;企業營業收入總額首次突破70萬億元大關,達到71.17萬億元,邁上新的臺階,營收較上年增長了11.20%,增速加快3.56個百分點,重回兩位數增速區間。

  “千億俱樂部”企業數量快速擴容,多項利潤指標創佳績 

  “2018中國企業500強”不僅營業收入邁上新臺階,入圍門檻保持較大幅度提高,資産規模也在擴張,“千億俱樂部”企業數量快速擴容,營業收入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為172家,比上年的157家大幅增加了15家,增加企業數量為近幾年來的新高。

  500強企業不僅規模更大,效益也更好。

  凈利潤快速增長。“2018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比上年增長13.28%,扭轉了連續3年增速下滑態勢,創下2013年以來的最高值。

  三大利潤率全面回升。“2018中國企業500強”資産利潤率為1.17%,比上年提高了0.07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50%,比上年提高了0.08個百分點;最核心的凈資産利潤率為9.34%,比上年回升了0.14個百分點,這是凈資産利潤率自“2012中國企業500強”以來首次回升,扭轉了中國企業500強凈資産利潤率連續5年下降的不利態勢。

  實體企業與銀行盈利差距有所縮小。“2018中國企業500強”中33家金融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0.7萬億元、1.7萬億元,分別佔全部企業的15.0%、65.8%。其中,17家銀行的凈利潤為1.4萬億元,佔全部企業的43.4%,銀行在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中的佔比繼續回落。此外,榜單上非銀行企業的凈資産利潤率為7.9%,提高了0.8個百分點;銀行凈資産利潤率為13.2%,降低了0.5個百分點;一升一降,非銀行企業與銀行凈資産利潤率差距進一步縮小。

  研發投入不斷加大。“2018中國企業500強”合計投入研發費用8950.89億元,比上年增加1591.59億元,增幅為21.63%。“2018中國企業500強”平均研發強度為1.56%,是“中國企業500強”自有研發強度統計數據以來的第二高值。

  “2018中國企業500強”共申報專利95.55萬件,較上年增長29.60%,增速較上年提高15.14個百分點;共申報發明專利34.55萬件,較上年大幅增長51.72%,增速提高了31.79個百分點。

  “我國大企業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的結果,也是我國大企業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奮勇拼搏,充分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集中體現。”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説。

  中國大企業的結構優化勢頭不減,新動能持續增強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企業的結構優化勢頭不減,新動能持續增強。“2018中國企業500強”共涉及77家三級細分行業,傳統領域企業數量減少,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進榜企業數量持續增加,一批擁有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的國際化大企業成為“中國企業500強”的新亮點。

  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鏈,中國大企業正搶佔未來技術發展制高點。500強企業中,不乏一批創新的弄潮兒:中國電科集團向基礎科技和前沿領域延伸,在視頻資訊、石墨烯、高功率微波器件、無人機集群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國外對我國的禁運和封鎖。中國電子集團在國産CPU研發上選擇實行開放授權的新型技術路線,實現了國産電腦系統從當初“不可用”、到“基本可用”、再到“可用”及當前“基本好用”的歷史性轉變。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中國企業就要成為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的領軍企業,著力自主創新,努力突破戰略性、前瞻性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積極培育能夠支撐國家戰略需求、引領未來科技變革方向、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創新力量,切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説。

  “市場競爭本質上是産品和服務的競爭。當前無論是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還是參與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都需我們提供更多品質優良、貼心合意的産品和服務,這是挑戰,更是企業發展的戰略機遇。”工業和資訊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説。

  與高品質發展要求相比,我國企業還存在不小差距 

  從2002年“中國企業500強”首次發佈以來,500強入圍門檻成倍提升,營業收入不斷刷新,資産規模快速增長,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數量也在持續增加。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與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企業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不僅盈利水準遠低於發達國家,産業結構也仍需優化升級。

  改革開放是大企業繼續做強做優的原動力。“要進一步發揮改革開放的原動力作用,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既要通過引入包括非公資本、外資在內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國企的混改,優化企業的股權結構,做好‘混’的文章;更要以股權促進治理,推動企業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做好‘改’文章,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之成為基本經濟制度中重要的實現形式。”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説。

  掌握核心技術是大企業繼續做強做優的關鍵詞。“大企業實力雄厚,人才雲集,有條件有基礎也有能力成為這場變革的推動者、參與者和受益者,希望大企業矢志創新,固本培元,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企業發展裝上新引擎,努力成為新時代國家發展先鋒隊。”王新哲説。

  大企業繼續做強做優,還必須更好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這有賴於更公平更高效的營商環境。叢亮表示,國家還將深入推進“放管服”的改革,降低市場運作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使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各種規定和做法,打破行政性的壟斷,防止市場的壟斷,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