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破”“立”“降”提高經濟發展品質

2018-08-17 14:0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破”“立”“降”提高經濟發展品質

  ——國家發改委回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熱點問題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當前,面對紛繁複雜的外部環境,我國經濟運作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一方面,煤炭、鋼鐵産能有序退出;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産業快速增長,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經濟運作調節局局長趙辰昕8月16日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打通去産能制度梗阻,降低企業成本,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加快,經濟發展品質不斷提高。 

  1、結構性去産能,提高供給品質 

  今年1至7月,全國退出煤炭産能8000萬噸左右,完成全年任務1.5億噸的50%以上;壓減粗鋼産能2470萬噸,完成全年任務3000萬噸的80%以上。去産能推動鋼鐵、煤炭、煤電等行業産能利用率明顯提升,供求關係顯著改善,企業效率持續向好。

  據趙辰昕介紹,我國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倒逼落後産能和不達標煤礦全面退出。截至目前,全國30萬噸以下的煤礦比2015年年底減少2800多處,下降約50%,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增加了200處左右,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全國煤炭生産的主體,行業供給品質和效率大幅提升。

  趙辰昕認為,目前煤炭行業雖然取得了去産能的顯著成績,但是仍處於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高品質的供給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需要繼續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從總量性去産能轉向結構性去産能、系統性優産能。要打通去産能的制度梗阻,推動産能出清、債務出清和“僵屍企業”出清;有序釋放優質先進産能,不斷增強安全、清潔、高效、穩定的煤炭供給能力。

  另外,國家發改委産業協調司副司長蔡榮華介紹,今年以來,我國持續深入推進鋼鐵去産能工作,嚴防“地條鋼”死灰複燃,嚴禁違法違規新增産能。隨著鋼鐵無效産能的退出,粗鋼産能利用率大幅回升,基本回歸合理區間。

  然而,蔡榮華也指出,隨著鋼鐵市場供需形勢改善,特別是價格回升,部分企業預期發生變化,去産能積極性有所下降。嚴禁新增産能,以及防範已化解的過剩産能復産壓力依然較大。今後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繼續處置好“僵屍企業”,鼓勵有條件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堅定不移把化解鋼鐵過剩産能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立出新業態,培育新動能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破”,還要“立”,要“立”出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培育新動能。

  數據顯示,1至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産量分別增長68.6%和21%;規模以上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6%和8.6%,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

  如今,新動能正在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趙辰昕表示,我國新産業增速加快,增速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準,適應消費和産品升級的新産品增長較快,創新驅動發展勢頭不斷增強;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企業集中度和現代化水準進一步提高,産業轉型升級效果明顯。

  蔡榮華表示,今後我國將緊緊抓住新一輪産業變革的契機,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聚焦製造業智慧化等重點領域,創新發展方式、消除發展短板,提升發展品質;推動石化産業優化佈局,特別是支援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獨資或者控股投資,引導新建煉化項目有序進入石化産業基地,推動産業升級和綠色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人類社會正在向智慧社會邁進,汽車是智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蔡榮華説,今後將積極推動智慧汽車産業發展,抓緊出臺汽車産業投資管理相關規定,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打造有利於智慧汽車發展的生態系統和環境。同時,抓緊研究制訂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的行動方案,聚焦薄弱環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趙辰昕表示,今後將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不斷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

  3、降低企業成本,增強發展後勁 

  當前,我國經濟運作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這種情況下,降成本對於提升企業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有著重大意義。”趙辰昕説。

  據趙辰昕介紹,我國持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降低融資、人工、用能、物流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今年全年預計將為企業降成本超過1.1萬億元。

  “今年上半年,在能源、原材料價格明顯上漲的情況下,規模以上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84.42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37元,自2016年以來持續下降。”趙辰昕説。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介紹,在降低企業非稅負擔方面,今年以來,通過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降低企業用能、物流等成本,預計可減輕企業非稅負擔超過1500億元,目前已出臺措施涉及金額超過1200億元,完成任務的80%。

  “電價關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一般工商業電價主要涉及中小企業,範圍非常廣,社會關注度高。”張滿英説,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是今年清費減負的“重頭戲”,今後將督促相關部門、地方價格主管部門和電網企業落實好相關政策,特別是要嚴格規範對用電主體的收費政策,支援政府部門把政策紅利傳導下去,打通“最後一公里”,讓企業有切實獲得感。

  趙辰昕表示,今後將加強對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督查,加強對已出臺政策的效果評估,加強調研,及時出臺降成本的實招硬招,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