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製造的“超級強度”

2018-07-25 11:40:00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中國商用飛機責任有限公司日前傳出喜訊,他們自主研發的國産C919大型客機的國內外用戶已達28家,訂單總數達到815架。

  2007年立項,2015年11月總裝下線,2017年5月首飛成功……十年磨一劍,中國商飛總經理助理、C919大型客機項目總經理吳躍稱:“C919是我國航空工業的歷史性突破,填補了國內大型客機研製的空白,是中國的驕傲,彰顯了中國製造的實力。”

  十年串起完整的國內外飛機製造産業鏈

  走進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商飛部裝車間,一架嶄新的C919大型客機停放在車間中央,中國商飛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C919客機的幾百萬零部件都要在這裡“聚首”,完成總裝。

  安裝電線、導管、駕駛艙、發動機……在這裡,飛機完成“內裝修”,隨後噴上乳白色的“外套”,待整裝完畢,拖到3公里外的專用試飛跑道,昂首衝向藍天。

  大型客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皇冠”,是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技術含量最高的産品。從設計研發到總裝下線,再到實現首飛,中國商飛公司用了近10年時間串起國內外一條完整的飛機製造産業鏈,覆蓋機械、電子、材料、冶金、儀器儀錶、化工等幾乎所有工業門類,涉及數百個學科。

  吳躍説,發展大型客機項目促進了我國航空工業跨越式發展,提高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也帶動了我國新材料、現代製造、先進動力、電子資訊、自動控制、電腦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

  C919項目部技術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對C919的設計研製,我國掌握了民機産業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推動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全面突破。

  憑藉大飛機項目,中國商飛還聚合了以中航工業、GE為代表的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家一級供應商,促成國外系統供應商與中航工業、中電科等國內企業組建16家合資企業,建成以中國商飛為核心,聯合中航工業,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我國民用飛機産業體系。

  技術突破帶動上下游産業鏈發展

  去年5月,C919成功首飛後,與大飛機有著親密關係的省(區、市)爭相表明自己對國産飛機製造的貢獻。

  “實際上,首飛成功折射的正是C919對民機産業整合、對上下游産業鏈的帶動作用。”吳躍説,大型飛機技術的突破帶動上下游産業鏈發展,形成“大飛機效應”。

  C919大型客機的生産、配套、組裝涉及200多家企業、22個省(區、市),數十萬人參與其中,推動建立了16家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機載系統合資企業。

  吳躍認為,C919的成功不單是一架飛機的起飛,也不僅是一個飛機型號研製成功這麼簡單,而是中國航空産業和大飛機事業的起飛。

  根據中國商飛預測,未來20年,全球新機交付量將達4.3萬多架,價值57800億美元。其中,中國機隊年平均增長率5.2%,新機交付量8500余架,價值12100億美元。

  龐大的市場需求為公司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機遇,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風險密集于一身的大飛機製造,也為我國工業製造能力的全面提升注入一劑強心針。

  “未來,隨著C919進入量産,必將進一步帶動上下游産業的蓬勃發展。”吳躍表示。

  “力爭2021年交付首家用戶”

  大型客機是現代製造業的一顆明珠,是現代高新科技的高度整合。

  國外相關機構調查顯示,現代社會大部分技術擴散案例中,60%技術來自航空工業,是典型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高端裝備業。

  C919的首飛成功,只是國産大飛機第一個里程碑,要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而自由翱翔藍天,還有一段漫長的征途。

  中國商飛品質適航安全部部長徐俊説,首先必須取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適航證。之後,還要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和歐洲航空安全局的認證,才能進入國際市場運營。

  1年多來,C919大型客機已在為適航取證全面衝刺。“首飛成功後,C919第二架機(102架機)目前試驗試飛取證工作進展順利。”徐俊介紹,未來C919還將經歷鳥撞、結冰、失速、大側風等高風險試驗,還要到高溫、高寒、高原等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下反覆試驗,“只有經受住極端條件的考驗,才能説飛機是安全的”。

  C919試飛、試驗和適航取證結束後,預計到2021年力爭會交付首家用戶中國東方航空公司。而就在C919全面試飛試驗取證的同時,中俄合作的CR929遠端寬體客機整體外形和尺寸正式確定,“初步設計工作全面展開,相關設計研發、風洞試驗、供應商選擇正穩步推進。”中國商飛相關負責人説。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