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歐班列 連接世界各國的橋梁和紐帶

2018-07-18 11: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7月18日訊 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已突破9000列,運送貨物近80萬標箱,國內開行城市48個,到達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運輸網路覆蓋亞歐大陸的主要區域。

  中歐班列有什麼優點?為百姓生活帶來了什麼變化? 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中歐班列密切相關的五位鐵路一線職工介紹了有關中歐班列的故事。

  中歐班列 “惠民班列”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江岸車輛段檢車員李超傑眼中,中歐班列帶來的變化是普通人也能感受得到的。“中歐班列帶給我們最大的變化體現在餐桌上。中歐班列開行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外優質食品被運回國內,像法國的奶酪、德國的啤酒、白俄羅斯的牛奶、俄羅斯的食用油等,都可以在超市買到,而且物美價廉,一箱6瓶裝的正宗法國紅酒,僅需不到200元。”李超傑説,也有很多中國食品被運到國外,“就在前不久,湖北10萬隻小龍蝦通過中歐班列運送到俄羅斯,讓各國的球迷在觀看世界盃的同時,享受啤酒加小龍蝦的美味。這些都是老百姓能夠切切實實感受得到的變化。”

  從2011年重慶地區試驗開行中歐班列,到目前覆蓋俄羅斯、波蘭、德國的常態化開行,張偉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鐵路集裝箱運輸服務的一線工作人員,深切感受到中歐班列的開行為企業貨主帶來的便利。“現在重慶地區的國際集裝箱發送量佔了總發送量的80%,重慶地區的中歐班列2011年單項開行17列到2017年雙向開行629列,今年我們預計雙向開行能達到1500列。可以説,這些都是我國改革開放特別是擴大開放的成果。”

  中歐班列的運作,使中國的很多貨物方便地運往歐洲,又使歐洲很多優質商品通過這條大通道運回中國,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滿足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嚮往。

  中歐班列 全力推進雙向開放

  中歐班列的運輸距離長達上萬公里,距離遠,耗時長。那麼如何保證運輸的效率問題呢?答案是增加班次、提高速度。

  “中歐班列就是一場接力賽跑,需要沿線各個國家通力協作才能完成這個長跑,我的任務就是跑好中歐班列第一棒。”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火車司機江彤,自中歐班列開行以來,已安全值乘300多趟。江彤説,中歐班列從一週最多開行1列到現在一週10列甚至更多,開行量增多了,班組人員配置也從最初的20名增加到了現在的50多名。

  江彤介紹,中歐班列和普通貨物列車最大的區別是速度不同。普通貨物列車最高時速為80公里,中歐班列最高時速為120公里,相當於普通客車的時速,但中歐班列運作線路更長、載重更大。(台灣網綜合)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