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差異化考核引導高品質發展

2018-05-11 10: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當前,不少地方加快了幹部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步伐,不僅淡化對GDP增速的考核,同時也不再提GDP年度目標增速。這既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能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更多精力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上來 

  近日,青海省決定新增8個縣區取消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GDP等四項指標的考核;在已取消GDP和工業增加值考核指標的基礎上,今年對限制開發區20個縣的財政收入、固定資産投資取消考核。28個縣區取消GDP等考核指標,實行以生態環保和脫貧攻堅為導向的差異化考核,無疑能引導相關縣區立足地區優勢,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幹部考核體系是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的“指揮棒”“風向標”和“助推器”,對幹部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勵作用,也會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産生深刻影響。長期以來,GDP是我國許多地方考核幹部政績的重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這種唯GDP論英雄的考核體系,在推動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方面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系列不良後果。

  例如,在唯GDP論英雄的考核指揮棒影響下,一些地方為追求經濟增速,對“短平快”的政績項目偏愛有加,通過大量舉債的方式來搞“政績工程”,造成大量低水準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源,也累積了債務風險;一些地方不顧自身的發展實際,盲目跟風發展重化工業,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換取經濟增長速度,走粗放型發展道路,導致自身優勢被閒置,資源環境付出慘痛代價;個別地方為了讓施政成績單更“好看”,甚至明目張膽地搞數字造假。

  要解決好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這些亂象,必須通過完善幹部的考核評價體系,徹底改變許多地方在政績評價中唯GDP論英雄的偏好,讓考核真正成為指引高品質發展的“指揮棒”,使廣大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高品質發展上來。

  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當前,不少地方已經加快了幹部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步伐,一些地方不僅淡化了對GDP增速的考核,同時也不再提GDP年度目標增速。一些地方還根據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和地方實際,有序推進政績考核改革,通過差異化考核的制度性安排,引導各地區各部門充分發揮優勢資源,努力實現“錯位”發展。

  這些考核體系的改革改變了過去考核指標過多偏重於GDP等經濟指標的現象,既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能引導廣大幹部摒棄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更多精力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上來。特別是通過實施差異化的考核,更加重視對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的考核,可以更好地引導幹部轉變發展觀念,改進工作作風,防止和糾正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也能促使廣大幹部立足本地實際,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研究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思路,在保持一定合理經濟增長率的同時,找準工作的側重點和著力點,尋求實現高品質發展的路徑,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業績。(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子文)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