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好政策幫找好工作(畢業季 探就業③)

2018-05-07 11:1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為了解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方向,本報社會版聯合人民日報微博,推出線上調查。

  截至調查結束時,共有5128人參與投票。選擇“創業”的人最多,共1476票,佔28.8%。其後依次為:“到國際組織中,嘗試參與發出中國聲音”1314票,佔25.6%;“脫貧攻堅的一線”1084票,佔21.1%;“穿上國防綠,走進軍營”864票,佔16.9%;“到比較艱苦的地方搞科研”390票,佔7.6%。

  據教育部消息,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畢業人數達到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大。各級人社部門有哪些促就業政策?各地如何吸引人才?目前就業市場還存在什麼問題、如何破解?本報記者採訪相關負責人,梳理促就業相關政策。

  如何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平穩 

  記者:人社部門將採取哪些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青年就業處處長叢向群:2018屆高校畢業生達到新高,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部分畢業生專業、意願、能力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人社部將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以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為抓手,突出創業引領、基層成長兩大方向,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平穩。

  一是落實完善各項就業創業政策。國家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和自主創業:對到基層就業的,有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高定工資等政策;對自主創業的,有創業擔保貸款、稅費減免、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政策;對需要提升就業能力的,提供職業培訓補貼、技能鑒定補貼和就業見習補貼;對家庭貧困、殘疾等困難畢業生,有求職創業補貼;對靈活就業的,有社保補貼等。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推進“三支一扶”計劃等服務項目,鼓勵更多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創業。同時開展“築夢未來 與你同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推介活動,幫助更多畢業生熟悉政策、運用政策。

  二是強化就業服務保障。進一步適應高校畢業生多元化、個性化就業需求,加強就業市場供需銜接和精準幫扶。針對畢業生不同階段就業創業需求,集中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活動,密集開展民營企業招聘周、就業服務月等專項服務活動。

  三是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抓住有利契機,集中優質資源支援高校畢業生創業創新。將創業培訓向校園延伸,創新開發一批品質高、特色鮮明、針對性強的培訓實訓課程。推動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創業孵化基地向畢業生開放,充實完善專家指導團隊,為畢業生創業提供全要素服務,幫助解決工商稅務登記、智慧財産權、財務管理等實際問題。

  四是加大就業權益保障。把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權益擺在突出位置,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健全招聘資訊管理制度,加大就業權益保護宣傳,營造有利於就業公平和人才合理流動的良好環境。

  陜西省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任劉鵬程:2018年一季度,陜西省委、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優惠政策初見成效,製造業生産活動趨於活躍,內需不斷增強。同時,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積極組織一系列促進就業的專項活動,吸引省外用人單位來陜開展現場招聘。從全省主要人力資源市場供求情況看,今年一季度陜西省人力資源市場用人需求增幅較大,用人單位提供的平均薪酬同比有所增長。

  數據顯示,陜西省民營企業用人需求量佔市場需求總量的75.37%,同比增長27.61%。全省傳統行業用人需求回升,帶動整個市場用人需求較快增長。

  地方引才“大禮包”力度有多大? 

  記者:地方在吸引高校畢業生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叢向群:近年來,不少地方面向高校畢業生密集拋出引才政策大禮包。個別省份還從省級層面出臺了專項舉措,如湖北的“我選湖北”計劃。其他多數省份政策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二線城市層面,如成都的“蓉漂計劃”、鄭州的“智匯鄭州”、南京的“寧聚計劃”、西安的“5531計劃”等。一些三四線城市也有相應政策支援。

  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放開落戶。各地普遍放寬了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落戶條件,武漢、西安等城市還提出落戶“零門檻”,畢業生憑畢業證“先落戶後就業”。二是住房保障。南京、成都、長沙等多地通過擴大保障性住房供給、給予購房租房補貼資金支援、購房放開限制條件等措施,加大對畢業生租房和購房的政策支援。三是生活補貼。鄭州、杭州、東莞等城市對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定期限金額不等的生活補貼,幫助他們減輕生活壓力。

  從政策可以看出,東中西部的城市都有大力度的政策舉措。這些政策普遍聚焦戶籍、住房等畢業生就業創業中需要解決的流動性障礙和現實困難,既為畢業生穩定就業創造了條件,也有利於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這輪政策也是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的有益補充和完善,與引導畢業生基層就業政策一脈相承,為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新契機。與此同時,各地還應健全引才育才用才體制機制,推進人力資源與産業協同發展,讓畢業生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劉鵬程:2018年陜西省高校畢業生人數達36萬人,全省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拓展多元化就業渠道,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留陜來陜就業創業。

  一是持續深入落實就業創業政策。今年,人社部門出臺了新的《陜西省就業見習管理暫行辦法》,將就業見習作為促進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方式,給予見習畢業生每人每月1200元的生活補貼;對用人單位留用見習畢業生比例不低於50%的,給予單位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留用補貼。擴大了“陜西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基金”受惠面,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高校在校碩士及博士生,最高可申請個貸10萬元、合夥50萬元的無息貸款。

  二是切實增強就業服務針對性。全省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根據畢業生就業的不同階段,為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創業服務:在畢業生離校前,聯合高校開展有針對性的校園精準服務行動和就業創業指導活動,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相關補貼的審核發放工作;及時了解未就業畢業生需求,幫助制定個性化就業方案。

  三是大力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各級人社部門面向有創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的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積極開展創業培訓,針對不同創業項目和創業活動不同階段,建立多樣化的培訓模式、多層次的培訓內容,注重提高培訓效果。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支援,運用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孵化項目補貼等扶持政策,充分發揮陜西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基金貸款作用,多渠道助力畢業生創業創新。

  四是著力加大就業權益保護。通過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嚴厲查處虛假招聘、違規收費、“黑仲介”等違法違規行為,規範人力資源市場秩序。

  大學生就業壓力如何化解? 

  記者:以陜西省為例,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什麼樣的壓力和困難?應該怎麼辦?

  劉鵬程:目前陜西省大學生就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畢業生就業總量與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二是畢業生就業穩定性和就業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據陜西省實名登記資訊系統監測顯示,初次就業畢業生有一部分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還有一部分沒有享受社會保險。

  三是部分畢業生就業觀念仍存偏差。部分家長與畢業生仍不能適應就業形勢,趨向大城市、體制內就業意識較為強烈,片面追求所謂的“體面就業”,不願到基層、到小微企業就業。

  四是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有待深化。目前社會、家長和畢業生對就業服務有新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相對而言,服務方面存在宣傳不夠、精準度不高、資訊化水準低、缺乏評估和個別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影響了就業創業服務效果。

  今後,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將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統籌推進就業創業政策、經濟政策和引才引智等政策落實。積極宣傳解讀政策,引導幫助更多畢業生熟悉政策、運用政策,改變擇業觀念,鼓勵畢業生到城鄉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創業,最大限度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