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1棵玉米稈長4根玉米 屏東縣自然農業示範基地見成效

2018-04-26 10: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長鐘展雄説,屏東縣自然農業示範基地成效不錯,現有棵未施肥的玉米株已長出4根玉米。(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4月2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18位臺灣自然農業協會成員,去年在屏東縣新埤建功小區一處農地打造屏東縣自然農業示範基地,7個月來不僅成功用在地微生物制出波西卡肥,還透過種玉米的深根性改善土質,現有棵未施肥的玉米株已長出4根玉米,成員見狀都稱有信心將自然農業推廣出去。

  建功村長、同時也是成員之一的鐘展雄説,示範基地經7個月“計劃性種植”後,土質因肥料“波西卡肥”變化很大,如有一棵玉米株在未施肥的狀況下,竟長出4根玉米,一般有灑肥的最常見也才長2根,可見土質在自然農業的改善下,變得相當營養。

  他指出,波西卡肥是由在地微生物如竹蟲等層層發酵而來,不僅天然還滋潤土壤,且將種出的果實當飼料給豬吃,還能幫清腸胃、除去豬糞臭味,簡直一舉多得。

  成員吳佳嬅説,自然農業與自然農法並不相同,後者指的是方法,而前者會因重視生態迴圈,而積極透過自製資材如漢方營養劑、碳酸鈣等,來克服不灑農藥等所挾帶的問題,因此産量並不會減少。她強調,自然農業不僅重生態,更重農民收益。

  鐘展雄也強調,自然農業與有機一樣都是友善耕作,但是付出的成本卻低很多,且還更善用環境資源、達到廢物利用的效果,這對農民而言不僅好入手、風險也較低,屏東是農業大縣,若推廣成功,效益將相當可觀。(台灣網 王怡然)

  

    屏東新埤鄉建功村長鐘展雄,在翻土發酵在地微生物製造波西卡肥,該肥料能有效改善土質。(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