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降低家庭杠桿率是去杠桿的應有之義

2018-03-12 13:20: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降低家庭杠桿率關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進行,關乎高品質發展的實現,是去杠桿的應有之義。同企業和政府降杠桿一樣,家庭降杠桿也要高度重視,切實推進 

  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回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提問時表示,銀行是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的主戰場,目前首要的問題是把杠桿率穩定下來,並盡可能降下來,企業、政府杠桿率要降低,居民家庭的杠桿率也要降低。郭樹清説,居民家庭借錢消費、買房投資增長速度非常快,這很危險。“我們是個高儲蓄的國家,過去是我們的很大的優勢,如果借錢比存錢增長得快的話,我們這個優勢就會喪失。所以降杠桿非常重要,要繼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39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去杠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具體工作抓手。對於去杠桿,有個基本的共識,即企業和政府的杠桿率要降低。企業的杠桿率太高,應對風險的能力會減弱,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進而導致財務危機。更為重要的是,由於企業杠桿率過高而導致企業財務成本增加,會影響去成本效果。至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已經討論了幾年了。目前形成的普遍共識是,地方政府債務的確不能增加了,杠桿率要降低。正式基於這樣的認識,去杠桿的著力點放在了企業和政府方面。

  對於家庭降杠桿,一些人認識還比較模糊。有人提出在企業和政府去杠桿時,家庭可以加杠桿。理由有二,一是中國家庭的杠桿率還不高,還有提升空間;二是家庭加杠桿有利於刺激消費。但是,也有人清醒地意識到,去杠桿是整個社會去杠桿,而不是一邊去,一邊加,因為那樣是用杠桿的結構變化代替去杠桿本身,並不可取。

  郭樹清在回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提問時,明確了兩點:一是居民家庭借錢消費、買房投資增長速度快很危險;二是家庭加杠桿會讓國家的高儲蓄優勢喪失。事實上,郭樹清就是在強調,中國家庭不具備加杠桿的條件,企業、政府和家庭都要降杠桿。郭樹清關於家庭杠桿率的論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所謂家庭可以加杠桿的觀點錯誤之所在。家庭作為數量最龐大的微觀經濟主體,其杠桿率的大增,危害還要遠甚于企業和政府杠桿率的增加。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杠桿率的飆升。

  中國人的傳統收支觀是“量入為出”,在這樣的收支觀支配下,中國的家庭杠桿率長期以來都很低。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蓬勃發展,市場經濟觀念日益深入人心,“透支消費”逐漸成為常態,家庭杠桿率也隨之上升,但增幅還不算快,並且這種透支基本以相對穩定的預期收入為基礎,收支基本合理,可以説,杠桿率還是適度的。而隨著過去十幾年來房價上漲,很多家庭或為居住需要、或為投資投機需要,開始貸款買房,家庭杠桿率增幅變大。部分家庭貸款數額遠遠超過預期收入,家庭支出遠遠超出收入能力。考慮到中國家庭數量的龐大,如果對這樣的情況不加以遏制,其風險可想而知。可喜的是,近年來,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已漸成型,家庭降杠桿問題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

  需要明確的是,中國家庭因買房而增加杠桿率,不但無助於提振消費,反而會讓消費疲軟。很多家庭省吃儉用還房貸,只能壓縮生活開支,更不要説增加提升生活品質的開支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加杠桿也會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形成需求掣肘。

  由是觀之,降低家庭杠桿率關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進行,關乎高品質發展的實現,是去杠桿的應有之義。同企業和政府降杠桿一樣,家庭降杠桿也要高度重視,切實推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