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明年經濟政策的變與不變

2017-12-22 09:35: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體來看,這一定調是過去五年來經濟工作思路的延續,體現了我國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過,對比節奏、力度與方向,明年經濟政策與以往還是有所不同。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這一表述連續第二年得到中央的認可。當前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國際國內形勢錯綜複雜,新時代下我國既面臨嚴峻的風險挑戰,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因此,要實現十九大提出的各階段發展目標,就必須深刻認識到“穩”和“進”的辯證統一關係,即: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進是方向,進是目標;要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既保持穩的節奏,又實現進的態勢。

  一方面,具體到財政政策,本次會議定調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意味著明年財政赤字目標仍有望設定為3%左右;而“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援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提法,則透露出三個信號:一是明年財政支出節奏會更趨均衡;二是專項債規模有望擴大,且集中在環保、扶貧等領域;三是地方債務將被嚴格管控,管理好地方債將是工作重心。

  考慮到明年我國經濟總體仍然面臨下行壓力,穩增長的擔子還是需要依靠寬財政。特別是,基建投資作為經濟逆週期的穩定器,財政的作用十分關鍵。預計明年新增的專項債,將對基建投資形成較強支撐。

  另一方面,具體到貨幣政策,本次會議定調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直觀來看,明年貨幣將不松不緊。然而,由於本次會議用“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取代了去年“調節好貨幣閘門”的説法,再疊加“強監管、防風險、抑泡沫、去杠桿”仍是各項金融政策的主基調,明年貨幣政策大概率易緊難松,流動性延續緊平衡。與此同時,“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的提法,意味著明年信貸可能和今年一樣保持旺盛,只不過更多需要投向實體經濟。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全球貨幣已經步入緊縮週期,預計美聯儲明年將再加息三次並按計劃縮表;歐洲央行則從明年三月起縮減購買國債的規模,並有望在下半年釋放退出寬鬆乃至加息的預期。顯然,歐美貨幣政策的外溢性會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取向。但由於我國貨幣政策主要考慮的是國內因素、獨立性較強,加之我國實際利率水準已較歐美經濟體大幅走高,預計明年我國不會真正加息,即不會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更有可能類似今年3月和12月,在美聯儲加息之際,象徵性地、跟隨性地小幅上調貨幣市場利率。

  此外,相比過往,本次會議特別指出“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不難預見,新成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是主要“操刀人”,鋻於“協調金融政策與相關財政政策、産業政策”是其主要職責,預計我國經濟政策的協調機制有望取得實質性突破。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綜上所述,明年我國經濟政策總體以穩為主,政策組合表現為“寬財政+緊貨幣+強監管”,但組合拳背後會更加注重節奏與力度,並強化彼此間的協同。(熊園)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