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認為:2017,中國經濟將呈現上升態勢

2017-11-02 09:46: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為及時把握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向,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自2013年8月首次聯合開展每年2次的“年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問卷調查”活動。這是本項研究的第九次問卷調查。通過本次問卷調查,我們獲得了專家們關於2017年世界經濟形勢、中國經濟形勢以及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勢等問題最新認識和判斷。

  一、2017年世界經濟形勢

  根據2017年7月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1%,比4月的預測降低了0.2個百分點。那麼,2017年美國經濟相較于2016年會有怎樣的變化態勢呢?調查結果顯示,77%的專家預期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在“2.0%-2.2%”之間; 15%的專家預期在“2.3%-2.5%”之間;各有7%和1%的專家預期在1.9%以下和2.9%以上。總體而言,近八成接受調查的專家都認為2017年美國經濟將呈現回暖趨勢,形勢比較樂觀。

  7月23日IMF上調了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的預測:2017年為1.9%,2018年為1.7%,分別比4月的預測提高了0.2和0.1個百分點。那麼,2017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將會有怎樣的變化態勢呢?調查結果顯示,85%的專家預期 2017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在“1.7%-2.0%”之間,10%的專家預期在“1.3%-1.6%”之間,3%的專家預期在“2.1%-2.4%”之間,2%的專家預期在1.2%以下。總體而言,超過八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7年歐元區經濟將呈現回暖趨勢,未來經濟增速預計將加快,形勢比較樂觀。

  2017年上半年,隨著歐洲經濟的逐漸復蘇,歐元區開始擺脫通貨緊縮的局面。7月20日歐元兌美元大漲,升穿了去年高位1.1615,最高漲至1.1658。那麼,2017年下半年歐元兌美元匯率的變動趨勢將會如何?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專家認為2017年歐元對美元將持續升值,但變動幅度不大,也有近四成的專家認為2017年歐元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

  二、2017年中國經濟形勢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8日發佈的初步核算數據,2017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均增長6.9%,上半年GDP累計增長6.9%。關於2017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調查結果顯示,81%的專家預期2017年中國GDP增長率在“6.7%-6.9%”之間;14%的專家預期在“7.0%-7.2%”之間;5%的專家預期在“6.4%-6.6%”之間。考慮到2016年中國GDP的同比增速為6.7%,因此超過九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呈現上升的態勢。

  根據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報告,“三去一降一補”紮實推進,政策成效持續顯現。2017年上半年,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那麼,中國目前工業部門去産能情況如何呢?調查結果表明,39%的專家認為“去産能速度適中,狀況良好”;27%的專家認為“去産能速度偏慢,影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2%的專家認為“去産能速度偏快,需要進行微調”;12%的專家認為“去産能速度過快,需要審慎而行”。總體而言,近四成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工業部門的去産能速度適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近三成專家還需加快當前去産能速度,超三成的專家則主張減慢去産能速度。

  三、對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預測

  至2017年6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應(M2)餘額為163.13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2.4個百分點。那麼,2017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如何呢?調查結果表明,63 %的專家預期2017年M2同比增速在“9.1%-9.5%”之間;21%的專家預期在“9.6%-10.0%”之間;14%的專家預期在“ 8.5%-9.0 %”之間;2%的專家預期在“10.1 %-10.5%”之間。總體而言,調查結果表明,超八成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7年M2的增速將在 9.1%-10.5%之間,預期2017年中國政府將可能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初步統計,2017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為7.97萬億元,同比增加4362億元。但是,75%的專家認為新增人民幣貸款“沒有改變民間投資‘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63%的專家認為新增人民幣貸款“保證了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擴張”;48%的專家認為新增人民幣貸款“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導致了投資增速持續下滑”;46%的專家認為“信貸擴張因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不暢,其效應難以發揮”;30%的專家認為新增人民幣貸款“刺激了房地産市場的擴張”;28%的專家認為新增人民幣貸款“加速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投資增長”。

  專家建議,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要改善間接融資結構,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準扶貧,鼓勵發展綠色金融等。

  2017年中國財政政策還有哪些實施的空間?73%的專家選擇了“進一步清理規範基金和收費,再取消、調整和規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62%的專家選擇了“研究實施新的減稅措施”;59%的專家選擇了“公開中央和各地收費目錄清單。落實好其他已出臺減稅降費政策”;56%的專家選擇了“繼續落實並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擴大減稅效應”; 44%的專家選擇了“適度擴大支出規模,中央和地方財政通過合理安排收入預算、全面盤活存量資金,確保財政支出強度不減且實際支出規模擴大”;30%的專家選擇了“增加的支出,主要用於保障重點領域開支需要”。

  此外,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1、房地産價格泡沫嚴重,存在較大的金融風險;2、企業和地方債問題嚴重,拖累銀行業壞賬水準提高,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3、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找不到新興産業發展空間措施;4、經濟下行壓力難以緩解;資金外流等。針對以上風險,主要的應對措施包括:1、嚴格控制房地産價格,制定我國房地産市場價格宏觀調控的長效機制,使房地産回歸正常的居住功能。2、去杠桿,逐步理順金融部門和企業的關係,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狀況,降低債務風險。3、增加自我創新,想方設法激活實體經濟。4、構建政府部門與民間資本共擔風險、共用收益的PPP運作模式,並加大PPP模式的推廣應用力度,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加快投資領域的市場化改革,降低民間投資的各類市場準入門檻,尤其是加快開放水利、鐵路等壟斷領域,增加民間資本與國有企業在投資領域同臺競技或合作共贏的機會。5、推進以減稅為核心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和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經濟增長;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有效改善經濟政治法律環境,改善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