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440萬人適婚卻未婚 剛需萎縮大戶型房屋首當其衝

2017-10-18 13: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0月16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道,結婚、生子一直被視為房市的剛性需求,隨著臺灣社會“少子化”、“未婚化”情形日趨嚴重,房地産市場也産生結構性變化。房産業者指出,這些族群購房需求不高,對房市需求度有所降低,對中小坪數影響比較少,但對大三房、大四房等大坪(1坪約等於3.3平方米)數房屋衝擊較大。

  根據臺當局“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去年底,處於20歲以上、40歲以下年齡段,有高達440萬人未婚,其中未婚男性高達243萬人、未婚女性196萬人;而處於40歲以上至百歲年齡段,有92萬人沒有結婚;今年1月至9月結婚僅9萬6802對,較去年同期大減6.18%。臺灣結婚人數近10年來未明顯增加,2016年有14萬7千多對,今年1至9月結婚僅9萬6802對,比去年同期減少6374對。

  受此現象影響,房市結構也産生變化。根據房屋比價平臺“屋比”統計,近五年全國住宅交易趨勢是平均買賣面積逐年縮小,2012年第二季平均買賣面積為42.26坪(相等於約139.5平方米),到今年第二季只剩33.19坪(相等於約109.5平方米),25坪(相等於約82.5平方米)內産品交易佔比從2012年第二季22.5%上升至24.5%。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少子化、晚婚甚至不婚族對房市需求度會降低,不過對中小坪數影響比較少甚至影響不大,對於三房、四房等大坪數衝擊相對較大一些。他分析,這些族群也有剛性需求,因租屋不安定感而往中小坪數産品移動,“單身偏向買套房、晚婚不生偏向買兩房”。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於靜芳指出,臺灣民眾傾向繼承而不買房或以租代買,因此房市需求稅減,在供需失衡、新屋多且余屋消化不盡的情況下,“租不起房也買不起房”問題恐愈來愈嚴重。于靜芳認為,社會住宅的規劃是有其必要性與普遍性,但解決問題根本之道在於臺當局政府除修正房價外,也要大幅提升薪資結構,才可能提升民眾購屋慾望,改善居住問題。(台灣網 孫伊靜)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