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上海將試水計程車服務費取代“份子錢”或挂靠費

2015-10-19 09:1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交通運輸部日前公佈的《關於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份子錢”由出租汽車企業、行業協會與出租汽車駕駛員、工會組織平等協商。

  記者近日獲悉,滴滴快的正聯合上海市有關部門和傳統計程車公司,以組織“出租汽車駕駛員服務社”的形式,試水以服務費取代“份子錢”或挂靠費的計程車管理模式。

  改革能否促進計程車服務品質改善和司機增收?

  計程車服務社最大亮點:不收“份子錢”或挂靠費

  “份子錢”或挂靠費是很多計程車司機每月都需繳納的錢,“份子錢”是開公司汽車的司機繳納的承租金等費用的匯總,挂靠費則是私人計程車繳納給計程車公司的費用。

  “份子錢”重、挂靠費高,一直是不少城市計程車司機抱怨的問題。在長三角多地開計程車20年左右的司機劉師傅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一位計程車司機向公司上繳的費用包括養老金、公積金、醫保、失業保險金、工會費、個人調節稅等,“每個月交給公司的費用超過10余種”。

  記者從滴滴快的公司了解到,滴滴出行將與傳統計程車企業上海海鷗控股、上海汽車集團工會、上海交通工會共同發起成立“上海海鷗出租汽車駕駛員服務社”,探索出租汽車駕駛員服務的新模式。

  據介紹,服務社最大的亮點在於不收“份子錢”或挂靠費。“入社駕駛員每月只需要繳納50元服務費,服務社提供駕駛員銷卡、發票管理等日常服務外,還將提供車輛更新、車輛商業保險等便利服務,以及線上代繳稅金等服務。”滴滴快的相關負責人説。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加入海鷗滴滴社的計程車均為“個體戶車”。以往這類車輛雖然繳納挂靠費給託管計程車公司,但公司往往托而不管,一些地方還要按月或一次性收取不菲的牌照費。

  海鷗滴滴服務社還將給司機一定補貼:如對於頂燈設置、計價器軟體更新的費用,將由滴滴快的給入社司機補貼,上海汽車集團將提供購車款優惠,並協調辦理車輛商業保險服務。

  服務品質將直接影響收入

  在國內不少城市,不少傳統計程車包括個體計程車服務差是群眾意見最大的。記者了解到,滴滴快的將為海鷗服務社定制管理資訊系統,負責乘客投訴,加強對服務品質的監控。這意味著,通過用戶線上評價,司機的服務品質將直接影響收入。

  “收費降低同時,海鷗滴滴社還將通過規範個體計程車,提升服務治理。”上海市出交通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幾千輛個體計程車比其餘幾萬輛計程車還要難管,因為公司化的計程車管好公司就行,但個體計程車卻無從下手。對此,“網際網路+計程車”的新機制有望通過用戶評分等方式,來倒逼司機更重服務。

  通過網際網路接訂單,提高司機收入,也是新機制的特色之一。據了解,滴滴快的將為入社駕駛員派送訂單,降低計程車空駛率,在最大程度上做到“零空駛”。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在國內部分城市,普通計程車已有15%的業務來自打車軟體約單,海鷗滴滴社計程車的線上訂單比例有望更高,甚至全部來自線上。”滴滴快的相關負責人説。

  新機制能否加快行業改革?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表示,“海鷗滴滴的模式,是對計程車改革一件有意義的新嘗試。現在計程車管理,光靠線上或者線下都是不行的。所以現在滴滴快的充分發揮線上優勢,海鷗出租則發揮線下優勢,也是未來交通行業的一種新模式。”

  滴滴公司首席發展官李建華表示,成立海鷗滴滴服務社,一是通過提供服務來管理計程車司機,取消了“份子錢”,重塑勞資關係;二是可平衡各方利益,推動計程車行業轉型升級;三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引導駕駛員規範服務,提高司機收入。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海鷗滴滴社的“低收費計程車模式”是滴滴快的公司等出資者對投入財産不保留、不享有任何財産權利,不要求回報,這並非企業化運作,而是帶有公益色彩,能否持續運營、是否可複製可推廣,仍需要政策引導和司機群體的支援。

  “綜合來看,隨著上海等各地先後試水計程車體制創新,計程車行業提升服務品質、促進從業者收入增長將是大勢所趨。”同濟大學交通研究院研究員孫章説。(記者陸文軍、葉健、杜放)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