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1日,李克強總理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全會發表特別致辭,首次將“改造傳統引擎,重點是擴大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與“打造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共同稱之為中國經濟的“雙引擎”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2015年年初,李克強總理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特別致辭。在這場備受矚目的演講中,中國總理首次將“改造傳統引擎,重點是擴大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與“打造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共同稱之為中國經濟的“雙引擎”。
有外媒評論:從強調傳統的“三駕馬車”到提出“雙引擎”,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力論有了微妙而適時的變化。
此後,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安排與“改造傳統引擎”密切相關的議題:
2015年2月25日,決定進一步強化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5月13日,部署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匯聚社會力量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
6月17日,部署加大重點領域有效投資,發揮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多重作用。
及至上月28日的第100次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擴大公共産品供給提高新型城鎮化品質。
“我們老説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投資增速下降是因為內需不足,但事實上,中國老百姓公共産品公共服務缺口依然巨大。”李克強總理在一次常務會上鄭重提醒道。
李克強提醒參會各部門的負責人,要認真研究過去經濟社會發展還有什麼“欠賬”,有哪些需要補上的“短板”,要把這些需求挖掘出來,通過供給引導需求潛力的釋放。
■ 既是支撐投資的新增長點,也是老百姓翹首以盼的民生需求
針對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短缺,李克強總理曾列舉過這樣一組數據:目前中國公共設施的存量僅為西歐國家的38%,北美國家的23%,服務業水準比同等發展中國家還要低10個百分點,而城鎮化率則比發達國家低20多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當李克強總理提出“改造傳統引擎”這一概念時,中國經濟傳統的投資驅動模式正呈現出典型的換檔期特徵——2015年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8,跌破榮枯線(50)的數據顯示出中國製造業正面臨著巨大壓力。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意味著總理應對當前經濟下行的對策已然成型。”一篇文章分析道,“過去一些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引擎在相繼失效,但中國需要保持一定的GDP增速,並以此確保就業和發展,併為更多改革舉措推進創造物質和財政條件,而改造傳統引擎便是李克強給出的解決方案之一。”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常務會議上,李克強進一步明確將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建設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並稱為改造傳統引擎的“三大支柱”。
總理並稱的這三大支柱,有一個共同特點:既是支撐投資的新增長點,同時也是老百姓翹首以盼的民生需求。
事實上,這種“一箭雙雕”的思路始終貫穿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的相關議題中。
2014年4月2日的常務會議確定了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李克強在會上説,鐵路建設可以起到一舉多得的關鍵作用,尤其是中西部鐵路建設,對經濟增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
2014年5月21日的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總理明確指出,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不僅有利於夯實農業基礎,是保障我國糧食、水利安全的重大舉措,對於當前穩增長也有重要意義。
2015年6月17日的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加強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李克強表示,推進棚戶區改造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事關千百萬住房困難家庭生活改善,是惠民生、穩增長相互促進的重大舉措。
有媒體報道:“若‘改造傳統引擎’切實得以很好實施,不僅對於當前穩增長是重大利好,也是關乎長遠的利國利民之舉。”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