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一帶一路時代中國核電再啟 核企感嘆有米下鍋

2015-06-02 07:59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帶一路”時代中國核電再啟:核企紛紛感嘆終於有米下鍋

  林春挺

  在這一輪令人詫異的牛市中,一些曾買進核電概念股的投資者因為它們漲得太高了而提早清倉。但這些概念股卻以漲得“不可理喻”的行動來證明這些股民的做法是錯誤的。它們中有的甚至在一年時間裏翻了差不多十倍。

  這種漲勢似乎帶有某種“報復性”。因為它們曾受到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的打擊而越走越低。

  但現在,中國核電再次迎來了新的時代。5月7日,在福建福清核電站響起的汽笛聲中,來自國家核電主管部門和福建省政府的高官以及核電企業的高層們,正在慶祝該核電站第5號機組的正式開工。這是今年新核準的第一個核電項目,意味著中國核電正式解凍。

  2014年以來,核電再啟在國內被廣泛地呼籲和重申。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在今年5月份的第三屆能源論壇上透露:“今年國內爭取新核準開工8台左右的核電機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官方公開資訊進行梳理髮現,如果劉寶華的説法能夠實現,那麼今年將是中國30年曆史上核電開工最多的一年。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以來,中國僅有5台核電機組投入建設。

  四年後的春天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中國政府立即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或暫停前期已開工的項目,並對正在運作的核電站進行了一系列嚴格的安全檢查。一年後,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重申“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政策。

  在201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下稱《計劃》)提出,“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項目建設,研究論證內陸核電建設;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這為中國核電再次啟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中國內地共有在運核電機組23台、在建核電機組27台,在建機組規模世界第一,總裝機規模位居世界第四。其中,這23台正在運作的核電機組總裝機規模為2140萬千瓦。“這意味著,2020年之前,我國至少還要新建35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平均每年開工5至6台,每年新增投資在1000億元左右。”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曾經説。

  “福島事故三年後的今天,業界開始感悟到國內新的核電發展春天的氣息。”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14年年會上,上海電氣核電部總工程師繆德明這樣説。

  中國核電裝備製造企業曾是福島核電事故的間接“受害者”。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後,核電裝備製造企業訂單驟減、産能過剩,市場有低價競爭之憂。而低價競爭對成本控制、投資回報帶來壓力,對技術開發、人才留駐帶來挑戰。福島核電事故的打擊力量之大,以至於中國核電裝備製造企業甚至還處於“等待恢復正常”之中。

  “福島核電事故對我們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回想當年,國內某家核電裝備集團的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説,受該事故影響,公司的核電裝備訂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公司利潤大幅下滑。

  從2006年到福島核電事故之前,中國核電市場正熱火朝天。業內當時的共識是,核電市場發展規模是每年開建10至12套百萬千瓦機組。以上海電氣為例,該公司的核電主設備訂單,當時以每年200億左右的增量收入囊中。那時候,中國核電裝備製造企業的“核電市場目不暇接”,甚至“接單接到手軟”。

  有望內地上市

  現在,中國已經再次走上了核電建設的快車道,核電裝備製造企業將再次迎來“核電市場目不暇接”的春天。

  根據國家能源局劉寶華介紹,中國已經形成了上海、四川、黑龍江三大核電設備製造基地。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和中國一重等核電裝備製造龍頭企業紛紛表示,它們已經做好了為中國核電項目提供設備的準備。

  “為了供貨,我們現在都是加班加點的。”上述一家核電裝備製造企業的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説,“我們現在的訂單是滿滿的,終於有米下鍋了。以後的訂單將會更多,因為我們國家肯定還要發展核電。”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核電企業加快了上市的步伐。今年5月22日,證監會在官網“預先披露”一欄中公佈了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核建”)擬上市的申報材料。中國核建此次擬募集資金27億元。

  同在5月22日,證監會發佈了最新一批的23家IPO批文,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核電”)名列其中。中國核電擬募集資金162.5億元,是近幾年來融資的超級大盤股。如果不發生意外,中國核電很快將成為首個在內地上市的純核電公司。

  2014年,中國廣核集團旗下的中廣核電力(01816.HK)在香港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純核電上市企業。

  本報記者從它們的招股書中看到,這些核電企業募得的資金將用於核電項目的建設。其中,中國核電和中廣核電力運營著國內所有的核電站,它們需要大量資本流動,修建新電站。

  另外,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併之後也將啟動IPO。媒體今年早些時候援用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的話説,將儘快規劃核電業務上市一事。

  業內普遍認為,在中國新一輪規模發展核電到來之際,此時將是核電企業上市的最好時機,而核電企業上市的同時也讓核電變得不再神秘。也就是説,一旦核電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它們需要向社會披露更多詳細和透明的資訊,從而使得社會公眾對核電有進一步的認識。

  另外,在過去10年中,包括核電企業在內的大型國企的增長依靠國有銀行持續發放的低息貸款,然而這些貸款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它們需要挖掘新的資本來源。

  霧霾更催生清潔核能

  “治理霧霾需改變我國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為此可以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核電。”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在今年3月份向本報記者表示。

  4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核準福清核電站第5號機組,是優化能源結構的必然選擇,將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穩定增長,推進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核電等一系列重大能源工程不僅是穩增長的重要措施,也被視為調整能源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抓手。”有接近官方人士在今年4月份曾這樣對本報記者説。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一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量相當於80艘美國“福特”號航母船體的重量。

  在2014年6月13日于京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要“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他同時要求“在採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核電站在中國的分佈並不均勻。由於國內現有的核電站都建在東部沿海省份,一些內陸省份紛紛表示,它們需要建設核電站來為當地提供足夠的電力。比如,在近年來的全國“兩會”上,湖南、湖北和江西都已提交了重啟內陸核電項目的提案和建議。

  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一名專家曾撰文稱,中國核電一直以來優先選擇沿海地區建設,但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多年的發展,客觀形勢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經濟比較發達”和“一次能源缺乏”不再是沿海地區的獨有特徵。在內陸省份,尤其是一些發展較快且一次能源短缺的省份建設核電站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以湖南為例,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王亮方在2014年的一次能源論壇上稱,能源短缺將成為制約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預計2014、2015年,迎峰度夏與度冬兩個電力需求高峰時期,湖南將出現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因此,核電將成為湖南省電力供應的主力軍。

  本報記者對已經公開的官方資料梳理髮現,打算開工內陸核電的省份還有:廣東內陸地區、四川、貴州、重慶、安徽、河南、河北、吉林和黑龍江等省份。

  産出與爭議並存

  事實上,對於地方而言,核電站給當地帶來的不僅僅有能源,同時還有錢。由於核電站投資數額巨大,其産出效益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幾乎是立竿見影的。比如,福清核電站是在2008年中國保增長的背景下,中央推出擴大內需4萬億元計劃後落地的特大型重點工程,也是當時中國第一份落地的千億大單。

  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樺去年曾向媒體介紹,福清核電站所有項目全部建成投産後(福清核電站一共擁有6個核電機組),年總産值將達到170億元,至少可拉動當地生産總值近4000億,增加近3萬人的就業。

  根據核電企業此前公佈的招股書測算,一座配備兩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的核電站,建設資金高達250億至400億元,相當於包頭市2014年生産總值的十分之一。

  但核電畢竟是一種沒有中間狀態的能源,這其中以內陸核電尤為明顯。反對者認為它極具風險性,支援者則認為它和沿海核電並無差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2014年在媒體上發表一篇題為《內陸核電不適合我國國情》的文章,則把這種爭論推向了輿論的高潮。

  作為內陸核電項目,江西彭澤核電項目曾在2011年遭到質疑。2011年底,與江西彭澤一江之隔的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退休幹部聯名“上書”反對彭澤核電項目開工,對彭澤核電項目的人口數據、地質條件、周邊工業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質疑。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中國缺乏水資源。因此,內陸核電站需要建設在水資源豐富的地方,以便於在日常運營或發生緊急事故時冷卻。但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往往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區,因此一些內陸核電站往往建在人口密集區。為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把核電站建設在長江流域,一旦發生泄漏,後果是難以估計的。

  “核能很好,但是我不希望它建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廣東江門一位居民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的採訪時説,“在其他地方建最好,離我們越遠越好。”2013年,廣東江門一個投資近400億的核燃料項目因遭當地質疑而下馬。

  至今,包括彭澤核電項目在內的內陸核電項目究竟何時開建,尚未有一個明確的時間。“中國內陸核電何時建設,並不在於技術問題,而在於民意和政府決策,希望內陸核電能夠于2016年起步,最遲不晚于2018年開工。”5月21日,徐玉明在第十一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上表示。

  國家核電主管部門的一位官員此前向本報記者表示,核電站涉及到整個國家的利益,要開工核電,安全是第一。而要保證核電的安全,技術的安全可靠性則是基礎。“中國要開工核電,要運用最安全和最先進的核電技術。”他説。

  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幹傑在6月份的一次會議上説,總體而言,中國在建核電機組的品質得到了有效控制,已運作的核電機組保持了比較好的安全業績。

  事實證明,中國的民用核電工業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商業化發電以來,迄今未發生過核泄漏或核事故。

  借“一帶一路”東風升級海外

  核電逐步成為繼高鐵後中國對外出口的又一個招牌産品。最重要的事實則是,近兩年來,國家首腦在國事訪問中屢屢推銷中國核電,並推動了國內核電企業與他國簽署核電合作協議。

  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拉美之行中就曾大力推銷中國核電。習近平當時同阿根廷總統克裏斯蒂娜進行會談後,雙方共同簽署併發表聯合聲明,將雙方核電合作事宜提上了議事日程。

  在2014年3月的歐洲行之際,習近平就已促成了中國在核能領域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在他的見證下,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公司在巴黎簽署了合作協議。

  在2013年下旬,李克強與英國首相卡梅倫談到合作領域時,第一點就是大力推銷中國的核電等基礎設施。他表示,如果要建高鐵、核電,同等條件下中國裝備建設速度最快、成本最低。

  但是,國內核電真正在海外落地的項目並不多。東方電氣董事長王計在今年早些時候向媒體表示,“這與中國核電産業發展的整體水準不符”。

  但“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中國的核電巨頭開闢了新路。中國三大核電企業之一的中核集團在5月6日稱,公司將借助“一帶一路”推進核電走出國門,以帶動國內核電裝備的批量化生産和出口。

  中核集團目前正在建立海外市場開發體系,推動英國、阿根廷、埃及等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亞近20個國家核電項目合作。

  中國核企業已經與上述一些國家達成雙邊協議。儘管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核企就能夠獲得市場優勢地位,但它們肯定會為未來中國核電技術出口打下基礎,從而使得中國有望成為這一關鍵戰略行業的重要參與者。

  在國際上,核電市場已由眾多能源大國卡位,成為藍海。來自世界核電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30年為止,全球將新增160台核電機組,由此新增投資達到1600億美元。中國“要分享國際核電這塊市場大蛋糕”。

  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正在利用核電,其中,有21個國家的核電比例超過了本國能源結構的10%。另外,一批暫時還沒有核電的國家正在積極尋求發展核電。

  “未來的國際市場的份額也一定是和現在國內的業績掛鉤的。”王計説。但王計同時表示,由於“核”的特殊性,核電裝備走出去不單單涉及技術、經濟問題,更多的是涉及到安全性和政治性問題,相比常規電站裝備出口更為複雜。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