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綜合報道 《中國製造2025》規劃日前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據權威人士透露,規劃將於本月內正式發佈。隨著“中國製造2025”越來越熱,地方政府的相關動作已逐步擺上臺面。
據悉,《規劃》提出了9大任務、10大重點領域和5項重大工程。其中,9大任務包括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等;十大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産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生物醫藥等;五項重點工程包括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慧製造等。
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為實現“中國製造2025”確定的目標,官方將成立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並制定“1+X”的實施方案和規劃體系。
地方版“製造2025”搶跑
開年伊始,東莞市政府一號文《關於實施“東莞製造2025”戰略的意見》發佈。率先提出地方版“製造2025”戰略。
3月30日,“泉州製造2025”發展綱要發佈。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首個地方試點,經濟總量連續16年位居福建省第一、佔全省經濟總量1/4的泉州發力,搶跑工業大市轉型為工業強市。
“我們將緊跟工業4.0發展趨勢,推動佛山製造業向智慧化轉型。”廣東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佛山市委全會的萬言報告首次將工業4.0概念納入其中。據了解,佛山將在未來3年投入72億元財政資金用於企業的技術升級和創新,“佛山製造2025”的序幕已拉開。
此外,江蘇落實 “中國製造2025”行動方案也于上月公佈。天津近日也正在編制行動方案對接“中國製造2025”。
除了上述地區反應敏捷的“搶跑”,更多省份則選擇在《規劃》的重點領域及重大工程方面部署,提前熱身。
早前,重慶確定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包括培育整合電路、液晶面板、機器人、新材料、物聯網、頁巖氣、生物醫藥、新能源及電動汽車、MDI等。
作為內蒙古最大工業城市,今年包頭將重點打造卡車文化節,以品牌塑造拉開“包頭製造2025”序幕。
珠三角大動作部署“機器人換人”
更受矚目的無疑是廣東省提出的大規模“機器換人”計劃。《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通知》提出,廣東全省未來三年累計將投入9430億元,引導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
2014年4月,廣州市發佈《關於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於採購或租賃本市製造工業機器人整機的,給予最高3萬元/臺的補助。佛山市也在2014年10月提出,“對我市採購使用本地工業機器人産品的傳統製造企業,給予每台1萬元的獎勵。”
據《南方日報》報道,2014年9月,東莞啟動“機器換人”行動計劃,由該市市政府設立“機器換人”專項資金,每年出資2億元,連續3年共6億元支援企業實施“機器換人”。至今,東莞推動傳統産業和優勢産業“機器換人”應用項目已達505個。在“機器換人”的示範帶動作用下,今年1至3月,東莞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48.8%,高於全省和珠三角平均水準。佛山工業機器人市場也異常火爆。數據顯示,去年佛山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了18810億元,而去年佛山市核心智慧裝備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産值大約是600億元。據了解,目前佛山開展機器人應用的企業約120家,應用機器人總數超過3500台,而預計未來三年佛山企業對機器人的需求可達2萬至3萬台。
此外,今年3月3日,深圳市發改委正式啟動了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2015年第二批扶持計劃的申報工作。政府主管部門將引入社會專業股權投資機構作為合作單位,對擬投資企業開展股權估值、入股談判、確定入股價格等工作。
對機器人産業對機器人産業擁有熱情的不只是廣東省。成都市委副秘書長、天府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江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成都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針對智慧裝備的相關投資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其中天府新區機器人智慧製造産業園總體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已經成為天府新區建設規劃中重點園區建設項目。
多地創新中心建設如火如荼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早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中心方案將在5月份出爐。
據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此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上海在科技創新方面要走在全國前列,給上海提出了“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任務,上海要在“四個中心”之外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的政策風向已經從自貿區大主題轉向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這個主題。”一位接近上海市科委的人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如此表示。據悉,2014年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主題是“加快建設中國上海自貿區”,而2015年的諮詢會議主題將聚焦“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定位全球,北京則著力推動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據《北京日報》報道,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新定位,這既是北京的責任所在。北京作為大量創新技術成果的産出地,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貢獻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北京技術對外省市的輻射量大、面廣,支撐度高。數據顯示,50%以上的北京技術輻射到京外省市,流向外省市技術合同項數和成交額分別為37212項和1722.0億元,佔比分別為55.3%和54.9%;技術流向全部省份的335個城市。統計年報顯示,2014年,北京技術對京外省市創新驅動發展的支撐度超過40%,北京是多數省市最大的技術賣方。
今年3月,成都高新區發佈《“創業天府”高新區引領工程方案》。《方案》明確,到2020年,成都高新區要聚集各類科技創業人才5萬人,孵化科技創業企業1萬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和各類創新型企業1000家,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00家;建成孵化載體600萬平方米;聚集各類金融機構1000家。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構建引領新興産業發展方向的“眾創空間”,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建設新興的國際創新創業中心。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構建引領新興産業發展方向的“眾創空間”,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建設新興的國際創新創業中心。
不甘落後的還有天津。天津高新區與南開大學簽署《THT—iV南開大學創新空間合作共建協議書》,合作共建“THT—iV南開大學創新空間”。按照協議,雙方將在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業平臺構建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按照現代孵化理念,將大學的科技成果、創業人才、實驗中心和科研氛圍等綜合智力資源與社會優勢資源相結合,打造從預孵化—孵化—産業化的全鏈條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提出2015年高新區將打造“産業創新中心”,高水準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轉變思維 警惕規劃慣性
據《瞭望》報道,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表明,政府推動的産業發展規劃與實施步驟往往是雙刃劍,既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點,也有辦過頭造成産能過剩之虞。不能不警惕地方政府緊抱政策大腿的規劃慣性。“中國製造2025”給出的升級轉型路徑需要新的轉型思維。 調節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避免形成新的産能過剩,避免再走全國一擁而上發展重點産業的老路。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