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國故事:黃土地上追夢的“80後”

2015-04-02 07:53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① 平羅縣姚伏鎮祥盛家庭農場場長徐迎平(左三)介紹農場概括。

  圖② 徐迎平(右)在講解養殖知識。 吳 軍攝

  圖③ 平羅縣黃渠橋鎮通潤村金茂源家庭農場負責人任劍(左)現場指導耕地。吳 軍攝

  剛從寧夏平羅縣姚伏鎮自家農場“指揮”幾臺拖拉機耙地回來的徐迎平一臉疲倦:“記者同志,明天再跟你聊好嗎?我得去羊圈看看!”

  記者有點兒失望,可平羅縣農改辦副主任王雲的話卻讓人又生出希望:“別介意!像這樣認準在黃土地實現夢想的‘80後’,縣裏還大有人在。”

  3個“80後”認準黃土地

  中等身材,瘦瘦臉龐,一臉書卷氣。眼前的任劍與寧夏家庭農場主的身份,似乎怎麼也挨不上邊兒。

  “返鄉務農是我自己的選擇,我認定黃土地上也能幹番大事業。”任劍説話不緊不慢。

  生在農民家庭的任劍做夢也沒想到1995年能考上寧夏大學中文系。最初,他的夢想是永遠離開土地。畢業後被分到縣鄉鎮企業管理局工作一年後,他閒不住了。借著走訪基層鍛鍊的機會,承包了一個小飯店。兩年後,他又開始與學外貿的哥哥到俄羅斯做生意。2004年,聽説村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迷戀城市,出去打工的打工,進城創業的創業,鄉上村裏剩餘的都是老弱婦幼,整片整片的地沒人種。“別人不願種地,我能不能返鄉務農?”任劍説幹就幹,先是搞養殖,幾年內出欄400多頭豬,又分兩次流轉了1200多畝耕地。2012年純收入8萬元,去年底農場盈利30多萬元。

  見到張濤已是晚上,顧不上吃口晚飯,這位帥氣十足的小夥子執意要先談:“做事要成功,主要靠兩點,一是有興趣,二是有天賦。種地這活兒,如今的年輕人都不願幹了。我有興趣,也有天賦!”

  家住高仁鄉六頃地村的張濤,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河邊長大、田裏跑大的張濤,對這片土地並不厭倦。高中畢業後,他跟著表哥到銀川跑了幾年運輸。老父親種了十幾年的西瓜,2009年年景不好,家裏的幾百噸西瓜賣不出去,眼看就要爛在地裏,父親風風火火地跑到城裏,找腦子靈主意多的小兒子幫忙賣西瓜。張濤心裏犯嘀咕:在銀川跑了幾年,吃了幾年城裏的西瓜,家鄉的西瓜口感、品質都很好,怎麼賣不出去呢?關鍵是農村人不會跑市場。於是,張濤駕車跑銀川、烏海、包頭、太原等十幾個地方,他推銷的辦法是第一車不要錢,客戶感覺好再回頭簽合同。果然,烏海、包頭客商從他家瓜地里拉走第一車、第二車、第三車……以後幾年裏,張濤不停地往來穿梭于西北幾個省(區)舉辦的農交會、西瓜節,訂單越簽越大,西瓜越賣越多。去年張濤家庭農場的1.2萬畝西瓜,純收入超過20萬元。

  第二天一大早見到徐迎平。“我返鄉務農純屬無奈!”徐迎平高中畢業憋足了勁兒地往城裏跑,做什麼?跟姐夫跑運輸,走南闖北,沒少見世面。正幹得起勁,2003年父親患腦血栓癱瘓失去勞動能力,母親雙眼失明,家中兩個姐姐早已出嫁,20齣頭剛剛結婚的徐迎平只好含淚返鄉再次走進黃土地。“只要你是條漢子,幹什麼都能成就一番事業。”在妻子的鼓勵下,徐迎平很快從消沉的情緒中走了出來。他們小兩口抓住平羅搞土地流轉改革試點的機遇,將800多畝地都流轉到徐迎平註冊的祥盛專業合作社的名下。2012年,他們又東湊西湊、加上銀行貸款籌集40萬元,投資建成揚水泵一座、購買大型農機具,平整土地500畝,開挖農溝2公里;2013年投入60萬元,新建曬場、倉庫及車庫2600平方米,使農場平、犁、耙、播、收、施肥、打藥全程實現機械化作業,去年850畝水稻、玉米、花生、油葵、蔬菜純收入超過30萬元。

  要賺錢 切忌“單腿蹦”

  “搞工業講究多元化,發展現代農業也十分切忌‘單腿蹦’!”徐迎平説。種地終究是靠天吃飯的行當,必須多業發展。除了開挖23畝的魚塘養魚,他和妻子還看好養殖優質品種的肥羊項目。

  “走,我帶你們去我們農場的羊圈看看!”談到養羊,徐迎平眼睛亮亮的,邊走邊説,儘管搞養殖技術含量高、投入大,但産出也是種地無法比的。目前農場養100隻肥羊,年毛利潤是30萬元,到2017年若達到300隻,年利潤就是100萬元。因此,這兩年祥盛農場不僅把幾年來農業的盈利都投進去,加上通過縣、鄉兩級政府擔保下的銀行貸款支援,總計投入260萬元。記者穿上徐迎平遞過來的白大褂,走進現代化羊舍。東邊是標準化養殖棚四棟6000平方米、青貯池西面是4000立方飼料庫,東南角是防疫室和消毒室60平方米。問及今年祥盛農場種養殖總共將實現多少利潤,徐迎平笑而不答。

  任劍與徐迎平的想法恰恰相反。“我是從養豬起步的,後來搞種植,前年我們金茂源農場把養殖停了,專心做大做強種植業。”任劍的道理很簡單,他認為寧夏農業深加工是短板,川北平原養豬、養牛、養羊的大有人在,但是做深加工的少而又少。種、養、加、銷一體化形成産業鏈,這才是現代農業的大趨勢。

  為了做好這個,任劍率領一群年輕人這幾年沒少拼血本。先是找專家論證。為了多流轉1000多畝鹽鹼地,任劍跑遍寧夏農科院所,物理的、化學的改造方案反反覆復折騰十幾次,終於得到最佳方案。然後籌措資金。好在這幾年小額貸款的政策好,金茂源家庭農場先後得到90萬元貸款,拿到土地流轉各種補助32萬多元。最後是四處招商、談項目、建廠房。今年分別有一個畜牧加工項目和一個果蔬深加工項目在積極的洽談中,明年兩個項目有望破土動工。

  談到多元發展做大做強,張濤的回答很乾脆:“太遠的事兒我還沒想,未來幾年我還是種西瓜。老爸常説,‘四處打眼兒,不如可一口井拼到底’!”

  張濤説他的種瓜産業“三步走”戰略目前已實現兩步。第一是品牌化發展。由於2012年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樂山海”商標,極大促進六頃村的西瓜産業發展,去年銷售西瓜250萬噸、蔬菜2.5萬噸。第二是大銷售理唸經營。由於近幾年“樂山海”西瓜不僅熱銷西安、蘭州、包頭,還打入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高端市場,因此自前年開始,張濤的農場不僅要忙著賣自家農場的西瓜,還要代理周邊鄉鎮種的西瓜,去年寧夏其他市(縣、區)的瓜農也聞訊趕來,與博濤農場簽訂代銷合同。去年僅代銷500多萬噸西瓜這一塊又掙得8萬多元收入。第三是開工農業生態觀光旅遊項目。張濤告訴記者:“我們還可以開工採摘、品嘗、銷售、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項目,西瓜産業利潤空間巨大。”

  同樣的夢想 同樣的困惑

  儘管任劍認準黃土地裏能成就大事業,張濤自信在種地方面有天賦,徐迎平有種不服輸的精神,然而現實終究是現實,奮鬥七八年之後,他們面臨著同樣艱難的處境,擁有同樣的困惑。

  “為什麼如今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都拼命往城裏跑,因為幹農業投資大、回收期長、風險高,”徐迎平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他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2年農場賠了近5萬元;2013年由於遭受罕見的霜凍災害,莊稼近乎絕收,農場賠了20多萬元;2014年是好年頭,農場純收入30多萬元。也就是説,若不搞點養殖業,靠種地誰能挺得下去呢?

  任劍的家庭農場遭受過同樣的經歷,他還幽默地説:“種地這個行當是餓死懶人、坑死能人。”張濤説話更乾脆:“做實業、當老闆,拼的是智慧和耐力。立志肯在黃土地裏折騰的,除了要有智慧和耐力,還要有境界,那就是把傻事做到底!”

  “我們已經做上農場主了,美國不是也有農場主嗎?人家那個農場主是很牛的……我們相信國家會陸續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黃土地仍舊是一片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中午,王雲主任把幾位年輕的農場主召集在一起,大家暢所欲言。

  平羅縣像徐迎平、任劍、張濤這樣有作為的年輕人有多少?“充其量也就佔10%,”平羅農改辦副主任王雲説,“平羅有30萬人口,其中農村人口有22萬,80%的壯勞力外出打工”。

  發展現代農業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實基礎。從這個大框架下考慮,任劍、徐迎平、張濤他們無疑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黃金10%”。如何珍愛和做大這個“黃金10%”呢?“一方面,我們呼籲在糧食補貼、農機補貼、保險等相關政策上給家庭農場、經營大戶傾斜政策;另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強化新農村人才梯隊建設。除每年組織這些‘新農民’到寧夏大學、寧夏農科院讀MBA,還推行‘職業農民培養計劃’,去年一期招生,已有1000人報名參加開課,分種植、養殖、農機、施肥、行銷等五大類15個學科進行培訓。”王雲説。

  現代農業呼喚現代人才,呼喚有理想、有知識、有能力的“80後”、“90後”在黃土地上追尋夢想。我們希望,黃土地上能夠涌現更多的徐迎平們。(經濟日報記者 許 淩)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