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滴滴快的合併市場份額超過90% 引發壟斷質疑

2015-02-15 10: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

  資料圖

  昨日,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佈聲明,宣佈兩家正式戰略合併,滴滴打車CEO程維與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將聯合擔任CEO,滴滴打車總裁柳青擔任合併後公司的唯一總裁,雙方並未就合併後的股權分配情況做出説明。對於滴滴快的合併,業內分析稱,歷時一年的燒錢大戰或將偃旗息鼓,乘客與計程車司機獲得補貼將會降低甚至取消。同時,兩家市場份額合計超過90%的公司決定合併,引起了業內關於可能産生市場壟斷的質疑。

  滴滴快的合併燒錢大戰或將偃旗息鼓

  昨日,正值西方傳統節日--情人節當天,國內打車市場兩大巨頭--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發佈聯合聲明,宣佈兩家實現戰略合併。合併後的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與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將同時擔任聯合CEO,剛剛出任滴滴總裁僅10天的柳青則成為合併後新公司的唯一總裁。這次合併,雙方從開始談判到最終達成合併意向歷時22天,在內部被稱為“情人節項目”。

  據了解,合併後,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將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對於外界關於新公司持股比例52%與48%、各50%、55%與45%的三種猜測,新任總裁柳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給予了否定回答。據了解,對於合併後新公司名稱、股權架構等具體問題將在春節後對外公佈。

  對不少人而言,雙方展開的歷時一年的“燒錢大戰”歷歷在目。兩天前,快的打車還放言春節期間將發放超過10億元紅包。而如今,兩者宣佈“化干戈為玉帛”多少顯得有些突然。在快的打車內部郵件中,CEO呂傳偉坦言,合併的原因包括大規模燒錢競爭不可持續。O2O行業分析師黃淵璞也曾對中新網IT頻道表示,滴滴快的補貼至今,雙方燒錢不少,但是遲遲找不到盈利模式。易觀智庫分析師張旭在接收中新網IT採訪時表示:“滴滴快的合併結束了在補貼上的惡性競爭,提高對乘客和計程車車主的補貼議價能力。一直以來,乘客與司機在兩家之間搖擺,為了培養用戶的忠誠度,兩家投入了很多資源,而如今兩家合併後,這一問題將迎刃而解。”

  對於不少用戶而言,滴滴快的的合併使用戶的“被爭寵感”消失,未來補貼或降低甚至取消。對此,張旭表示:“滴滴與快的兩家結束惡性競爭的同時意味著乘客和計程車車主獲得補貼將有所下降。不過,合併後,雙方可以將原本用於惡性競爭的資源用於增強技術實力、服務水準、提高用戶體驗方面,這或許才是較為健康的發展模式。”呂傳偉也稱“合併後會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開展很多新業務”

  合併後市場份額總佔比超90%被疑壟斷

  根據易觀國際最新發佈的《中國打車APP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4年第4季度》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到1.7億。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分別以56.5%、43.3%的比例佔據中國打車APP市場累計賬戶份額領先位置。如此算來,滴滴與快的合併後,新公司在中國打車APP市場份額中將佔比超過90%。業內不少人士質疑,滴滴快的合併將在打車市場佔據壟斷地位。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産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在接受中新網IT頻道採訪時稱:“根據反壟斷法的規定,經營者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以上,即可推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顯然滴滴和快的合併後市場份額遠遠超過二分之一,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沒有疑問的。但是法律並不禁止企業具有壟斷地位,禁止的是壟斷行為,所以關鍵看看合併後的經營過程中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趙佔領還稱:“企業合併屬於反壟斷法中的經營者集中行為,如果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則應該向商務部反壟斷局進行申報。”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滴滴快的年營業額是否在4億以上並不確定,但國務院也有規定指出,即使營業額並未達到4億,但事實與證據證明該經營者集中會産生壟斷的,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也將依法調查。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