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跑路”連鎖反應有限 中國老闆難引發金融危機

2015-02-15 10:12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新華社電 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2月11日發表題為《首席執行官大逃亡:有中國特色的金融危機》的文章。文章稱,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許多企業無法償還債務。這並不異常,但奇怪的是,面對債務問題,越來越多的欠債企業首席執行官(CEO)和企業主只是簡單地選擇消失。

  文章説,中國媒體創造出了一個形容這種消失行為的新名詞:跑路。這些跑路的老闆,或者説越來越多非正規金融系統的破産,加大了人們對於中國企業債務問題已經嚴重到引發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問題的擔憂,那場危機始於美國,最終席捲全球金融市場。但這中間存在一些重要差別。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典型受害者似乎是欠下大筆房貸、車貸和信用卡開支的個人;當經濟形勢惡化,這些人丟了工作,其房屋價值暴跌,因此他們無力償還債務。

  在中國,這種消失行為的典型受害者是通過非正規網路將存款投資給企業的個人,這些非正規網路通過高額利息承諾將這些個人與貸款企業聯繫在一起。由於近期經濟下滑,企業效益不佳,無力償還貸款,於是這些個人投資者的錢就打了水漂。據稱60%的非正規貸款平臺面臨困難。

  美國的情況是,個人是借方,銀行是貸方。當個人無法償還債務時,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對整個金融行業産生破壞性後果,最終影響到整個經濟。

  中國的情況則不同。個人投資者把自己的現金借給貸款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是借方,個人是貸方。這裡的連鎖反應是什麼呢?就是欠債公司的CEO消失,受影響的個人投資者驚慌失措。這種連鎖反應在金融方面十分有限,因為個人投資者並非舉債投資。

  文章説,在美國這樣的成熟經濟體中,人們很少聽到有借方企業CEO因呆賬而消失。那麼,為何中國許多欠債企業的CEO在企業無力償還債務後選擇跑路呢?根據對一些CEO(他們沒有跑路!)的採訪和作者的研究,文章推測出以下幾個可能的原因:首先,他們要面對眾多憤怒的個人投資者,因為這些投資者可能要自己處理問題。其次,中國仍是一個政治驅動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像呆賬這樣的法律問題要由政策決定,而這些政策會根據輕重緩急和社會情緒而劇烈波動。對企業CEO來説,這就使得解決債務問題變得不可預測和充滿危險。

  但是,與西方金融危機不同的是,中國的金融危機是地方性的,規模相對較小,引起的連鎖反應有限。

  文章説,當前中國企業的金融危機並不會産生像美國金融危機那樣的後果。

[責任編輯: 宿靜]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