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核電産業或爆發 國家核電與中電力合併小組成立

2015-02-14 13:27 來源:中國企業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央企合併號角再次吹響。

  日前,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吉電股份、東方能源等同時發佈措辭一致的提示性公告,證實國務院國資委已經啟動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

  “核電有品牌、有經驗,中電投有技術,兩者的合併可謂是強強聯合。而這只是一個開端,不出意外,今年還會集中出現央企合併潮。”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産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未來幾年內,央企數量會逐漸減少,但整體實力會隨著合併而加強。”

  合併重組,央企的“國際化”視野

  據媒體報道,國家核電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合併重組小組已于近日正式成立,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與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共同出任組長。

  國家核電相關人士介紹説,國家核電與中電投的合併工作推進順利,已在諸多具體問題方面展開討論。國家核電通過與中電投的合併重組,可以在鞏固技術實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擁有核電業主資質,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合併成立的新公司也將真正與中核、中廣核形成三足鼎立的核電市場新態勢。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除了“稱霸”國內核電市場外,國家核電或許還有更大的“野心”。

  有消息稱,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此前設想,“中國可成立一家經營核燃料生産和後處理的專業公司,再組建一家綜合多種核電技術的核電公司”。該消息引述王炳華的話説,全世界最有商用價值的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及全世界最有商用價值的三代核電技術都在中國,“哪一個國家能具備中國的條件?如舉國體制把這幾塊捏到一起的話,那將戰無不勝”。

  中投顧問董事、研究總監郭凡禮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重組央企後,將對同一行業的央企合併同類項,從而有利於規避同業競爭,避免資源浪費,提高經營效率,有望提高行業市場集中度,重組後的大央企綜合實力、規模有望提升。”

  “從長遠看,中國勢必會參與到國際的核電競爭中去。而這種以強強聯合的方式形成大的集團,更能增強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整體競爭力,相信隨著央企以合併重組方式的不斷改革,會産生越來越多有實力競爭國際市場的央企品牌”。吳金希對記者分析道。

  實際上,今年以來,央企整合的“國際化”戰略就已逐漸明朗,而在“走出去”前先在國內進行整合則成為央企實操的一大思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效推進,“中國製造”將由低附加值的貿易品逐漸向高鐵、基建、核電等高端領域升級。據悉,一些行業巨頭正陸續籌謀資産整合,以更好地踐行“走出去”戰略。近期,國資委、鐵總、鐵建公司高層均在商討如何落實上述戰略。

  誰是下一個被重組的“央企”?

  眾所週知,國家核電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央企。

  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國資委公佈,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12月30日,中國南車(601766,股吧)和中國北車(601299,股吧)同時公告,雙方的合併將採用中國南車吸收合併中國北車的方式進行。兩個月後,國家核電與中電投就跟上了“前輩們”的腳步。

  為什麼短短3個月的時間,就有6家央企頻繁上演一場場整合“大戲”?

  “近年來,隨著中央企業的迅速壯大,其業務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一個行業出現幾家央企的局面十分正常。為了避免同業競爭,資源要素必然要向大企業集中。此外,隨著國企結構調整的推進,整個國企的核心競爭力都在由大向強轉變,進行合併重組,強化主營業務,也是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吳金希稱。

  其實,早在2003年,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就給國企改革定下了培育30戶到50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的目標。針對這一目標,在2003年至2014年的11年間,國資委的央企重組“作業”從來沒有停過。期間,共有80多家央企被重組兼併。

  在吳金希看來,“央企重組經歷了自願重組、國資委主導、成熟一家重組一家”三個階段。雖然在此過程中,央企重組的腳步有所放緩,但是方向和目標是不會變的。國家核電與中電投絕對不會是最後兩家合併的央企。

  央企重組模式:自願或“指腹為婚”

  包括郭凡禮在內的多位國資專家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紛紛表示,新一輪央企重組較以往相比,更加注重市場規律,降低行政直接干預,增加企業決策權。

  “央企重組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開,重組後的央企按照市場規律運營,降低行政對央企的影響。但是能否徹底實現政企分開、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開等仍是一個難點。”郭凡禮説。

  對此,有報道稱,國資委給自己開出了三個方子:一是真正回歸“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角色;二是強化監事會對國企領導班子的監督職能,成為類似銀監會的外部監管機構;三是走類似中央匯金公司的國有獨資投資公司路徑,從管資産變為管資本。

  “除了把權力放給企業,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外,重組模式的確定、股權如何進行調整、管理層如何安排等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央企內部人士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該人士稱,央企重組之後,一方合併到另一方,牽涉到利益調整,誰都不願意被合併。尤其是央企負責人,情願保持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想權力被收回。

  鋻於央企重組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問題,郭凡禮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央企重組過程中,第一要注意央企資産流失問題;第二,促使重組過程的公平合法,保障企業的話語權;第三,完善重組後的監管制度,合理監督企業行為。

  至於未來央企重組的方式,吳金希稱,“一方面依賴於央企自願進行資源整合,另外一方面,恐怕國資委要根據國家戰略的調整,‘指腹為婚’,為相關央企找婆家。”

  

[責任編輯: 栗琰]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