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一號文件凸顯“問題導向”思路 “對症下藥”破解三農困局

2015-02-03 09:4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月1日,新華社受權發佈《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十二次聚焦“三農”,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新挑戰的背景下,此次一號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對當前我國“三農”發展呈現出的諸多挑戰,文件有哪些破題之舉?對此各方十分期待。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連續十二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2月1日,《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如約而至,為新常態下“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清晰思路,並指定了“強”、“富”、“美”三大方向。

   《意見》圍繞現代農業、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農村改革、農村法治五個部分展開,在專家看來,《意見》堅持了問題導向,可謂“對症下藥”,現實針對性突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中,貫穿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向全會作説明時指出,我們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産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説,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突出問題導向,才能牽住問題的“牛鼻子”,才能對症下藥,攻堅克難。《意見》開篇便提到了“四個如何”:如何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如何在“雙重積壓”下、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如何在城鎮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表示,這集中體現了中央對“三農”工作的全面思考。

   農業如何強?

   突出“可持續發展”

   問診:

   日益稀缺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以及不具競爭力的價格,正對農業生産高投入高産出的舊有發展模式亮起“紅燈”,不少農民感慨“地越種越硬、越種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漲越高”。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坦言,經過多年不惜代價的增長,目前我國農産品供給處於過剩狀態,但是這種農業發展方式是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在增産的背后土地污染、地下水下降等問題日益凸顯,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迫在眉睫。

   藥方:

   《意見》指出,必須儘快從主要追求産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實施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

   參與文件起草者透露,這次文件跟過去的文件存在“很強的關聯性和連續性”,在去年“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分析,農業始終是四化同步的短板。為實現十八大要求的“四化同步協調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現代化。

   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朱立志認為,一號文件對“轉方式”濃墨重彩,極具針對性,傳遞出我國必須走現代農業道路的信號。

   農民如何富?

   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

   問診: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佔農民收入大頭的打工收入,其增長前景不容樂觀;而在家庭經營性收入方面,農業生産成本上升與大宗農産品價格低迷“雙碰頭”,老鄉的種田收入增長空間進一步縮窄。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2003年為0.479,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這之後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數是0.469。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元春表示,0.47到0.49之間的基尼系數反映出目前我國收入差距仍然比較大。尤其是城鎮居民內部、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比較大。“比如説城鄉差距大概有3倍,按照城鎮工資統計,高收入行業和低收入行業有4倍左右的差距。”

   藥方:

   農民增收是每年關注的重點。文件明確提出,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勢頭。文件強調,富裕農民,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開發農村二三産業增收空間,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意見》對農民增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內外兼具、多措並舉。《意見》提出,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提出鄉村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的思路,對提升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有一定幫助。此外,《意見》提出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可進一步激活農村要素資源,為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商務部特聘專家、農業部農産品市場流通專家洪濤認為,大量的補貼、收儲已經不適應農業發展,既不反映市場的供需規律,也給農村可持續增收帶來挑戰。農産品目標價格改革,雖然短期內可能對農民收入産生一定影響,但是長遠來看,理順了市場關係,有利於農村的增收。

   專家認為,除了農産品外,目前在外務工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近年來,種植業的收入比重在不斷下降,非種植佔比不斷提升,農業結構變化就是農民向第二、三産業轉移。目前農民工在技能培訓、工資水準、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還存在不足,落實同工同酬、擴大城鎮社會保險對農民工覆蓋實際上是變相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有利於使農民的各項權益得到保障。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