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馬鈴薯當主糧 不是因缺糧

2015-01-17 10:04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馬鈴薯當主糧 不是因缺糧

  馬鈴薯主糧化是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首次回應

  自農業部透露要以科技創新引領馬鈴薯(俗稱“馬鈴薯”)主糧化發展的消息後,引起廣泛關注。農業部相關負責人及專家日前接受記者採訪,首次公開回應社會對馬鈴薯主糧化的各種關切。

  已有三大主糧,為啥還要增加馬鈴薯?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介紹,其實在我國馬鈴薯一直是作為糧食來統計的,本身就是繼玉米、水稻、小麥之後的主要糧食品種。

  據他介紹,農業部提出推進馬鈴薯主糧化,主要基於三點考慮:第一,可以順應大家吃飽吃好吃得健康的需求。馬鈴薯營養豐富全面,同時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品質高,利於抑制體重,有助於清理腸道、預防消化系統病變。第二,可以順應結構優化和資源開發的需要。我國水土資源嚴重短缺、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馬鈴薯生産節水、節地、節肥、省藥效果好。第三,順應城鄉居民生活快節奏的新變化。馬鈴薯易加工、口味好、營養全,無論在快餐店還是在尋常百姓家都備受歡迎。推進馬鈴薯主糧化,把馬鈴薯加工成方便食品、半成品,能適應生活快節奏的需要,省時、好吃、營養。

  據介紹,推進馬鈴薯“主糧化”的大背景,是實施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即保證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什麼叫主糧?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形象地説:“平常吃飯端在手裏、拿在手裏的叫主糧,放在中間盤子裏的都叫副食或菜肴。”成為主糧的作物,必須能在比較大的區域內、大規模進行生産;能夠大量的、長時間存儲;大部分人能接受,在一日三餐裏佔主要比重;能夠提供大部分人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目前可以作主糧的主要是通常説的五穀雜糧,也包括薯類。”戴小楓説。

  馬鈴薯做主糧有哪些優勢?

  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小虎認為,相比較小麥、玉米和水稻,馬鈴薯有很多優勢,本身有條件做主糧。戴小楓説,儘管鮮薯含水量高,不耐存儲、不方便運輸,但把它加工成全粉,變成幹物質進行存儲,就比麵粉、大米還要耐儲得多得多。

  馬鈴薯在我國種植雖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但大多是鮮食菜用。這是不是意味著馬鈴薯主糧化缺乏“群眾基礎”?

  潘文博認為,馬鈴薯迄今未能自然成為我國真正意義上的主糧,有傳統飲食消費習慣的因素,也因為大眾對馬鈴薯營養價值認識不夠。受這兩方面因素影響,對適合加工的馬鈴薯專用品種選育不夠,相應的加工成主食的配方、工藝和設備研發不夠,産業化開發滯後。

  戴小楓説,馬鈴薯中不含面筋蛋白,在製作饅頭、麵條等主糧化産品時,存在成型難、餳發難、硬度大和麵條易斷條、不耐煮等問題。目前,中國農科院已經成功研發出馬鈴薯全粉佔比為40%的馬鈴薯饅頭、馬鈴薯全粉佔比為35%的馬鈴薯麵條等産品,並初步實現了工廠化生産;同時,還研發了馬鈴薯饅頭自發粉、馬鈴薯麵條復配粉等系列産品,以後,老百姓在家也可以製作馬鈴薯饅頭、麵條。

[責任編輯: 楊旋]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