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之軸:洞現彼岸曙光
就好比三維坐標係定義了空間,但只有有了時間的箭頭,萬事萬物才得以成形、運動、生生不息。確立了新坐標的A股將去往何方,答案尚隱藏在時間的迷霧中。
但彼岸的曙光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清晰。
事實上,在內地機構幾乎一致看好牛市的同時。來自海外的聲音面對A股11月下旬以來的狂飆猛進不無憂慮和懷疑,這很大程度上來源對于改革進度的不確定。
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就直言不諱,A股目前不具備長期牛市的特點。他表示,“當然你也可以說是聰明的資金預見了未來,所有的改革都能實現。但是從現有的數據看,我不太明白有什麼特別好的消息振奮了我們。”
陳李認為,市場會否是個長期牛市,萬眾期待的國有制改革得到真正的大面積推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至少在2015年看到有100家國有企業改革,我才相信是國企改革大面積推廣了,如果只有7、8家,那都不能叫國企改革的元年或者推廣之年”,陳李表示。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也有相近觀點。他認為,今年以來,我國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有所推進,但試點更多地集中在公司治理的層面。與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的“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建立一個讓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係”仍有一定差距。
“2015年國企改革的方案如何推出?在佔據了中國經濟核心資源的國有企業領域,是否能夠有效地借助市場的力量來推動效率的提升,並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改革者能否戰勝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沈建光的問題,值得市場各方深思。
而在微觀層面,中國股市要實現長期向好,更多能夠引領經濟發展方向、為投資者創造巨大價值的優秀企業,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不斷涌現偉大企業的市場,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市場。
從全球維度來看,在1994年年末,全球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分布在美國、日本、巴西、德國等多個市場,主要從事能源、汽車、通訊網絡等重資產行業。而在2014年末,蘋果、微軟、谷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已成為全球市值前十中的絕對主力。過去20年間,資本市場的弄潮兒幾番輪回。被世界公認偉大的企業被其所在的市場成就,也將繁榮帶至其所在的市場。
美國時間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各界在見證一樁財富奇跡的同時也不由深思:一家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優秀企業,中國資本市場為何不能滿足其需求,中國的廣大投資者為何無法分享其成長?
好在,中國的土地足夠寬廣肥沃。更多像阿里巴巴一樣,甚至更勝于阿里巴巴的創新型企業正在孕育、成長。正在進行中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將為這些企業走向偉大的道路提供更多及時的助力,而這些企業也將成長為能夠撐起牛市脊梁的領軍者。
從近一段時間A股的表現看,股市之花無疑已經開在了實體經濟之樹的前面。投資者對于改革的樂觀預期無疑是支持這種表現的最重要一股力量。但無論有多麼嚴密的邏輯來推論,預期終究是預期。改革的落實需要時間、企業的成長需要時間。只有時間能把預期變成現實,將鮮花結成果實,釀成美酒。
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增長和龐大體量,無疑需要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資本市場。
A股期待著,中國期待著。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