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面對新常態,財政資金2.6萬億該怎麼花

2014-12-17 09:13 來源:深圳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面對新常態,2.6萬億該怎麼花

面對新常態,2.6萬億該怎麼花

今年財政支出增速示意圖

  本報評論員 苗凡卒

  到12月份,財政資金仍有2.6萬億沒有花出去。其實,這筆錢可以作為民眾的福利,投入到醫療、養老、教育等社會保障方面;也可以定向補貼的方式,對特定産業和消費行為進行補貼。

  上到國家,下到單位,年底突擊花錢,多年來已成常態。近日,財政部發佈數據,1至11月累計,全國財政支出126308億元,完成預算的82.5%。到12月,財政資金仍有2.6萬億元待支。

  這個消息一齣,立即引來諸多疑問。當然,財政部門面臨這樣的詰問不是第一次,他們回答的內容也早有定式,比如説,買油的錢不能打醋,財政資金必須專款專用。比如説,這是財政資金撥付時間滯後,不存在年底亂花錢。比如説,這些資金多數用於民生支出,早花晚花都花在百姓身上。

  按照財政部門的解釋,這種現象由來已久,並無不妥。可是,“從來如此,便對麼?”面對這花不出去的2.6萬億,我們不必過於糾纏于程式與細節。在這個中國經濟的轉型期,我們更應該追問的是,面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這些錢用到哪更有效,這些錢怎麼花更有效。

  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進行了九個方面的闡釋。我們不妨結合中央關於新常態的闡釋,説説2.6萬億該用來做什麼。

  一是減稅。減稅,首先可以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中央對於新常態的闡釋,涉及企業的內容很多,比如説,“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品質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再比如説,“新興産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産小型化、智慧化、專業化將成為産業組織新特徵。”可是,中國企業沉重的稅費負擔,讓小微企業難以成長壯大,讓企業無力進行創新研發和轉型升級。所以,少收點稅費,可以讓企業發展得更快一點,更好一點。

  同時,減稅還可以讓百姓有更多的收入用於消費。新常態九大特徵的第一條,説的就是消費,“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收入在GDP中所佔比例不斷下降,儘管難有準確的統計,但比例約在20%~30%之間,而發達國家大多在50%~60%之間。要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先要通過減稅,包括為企業減稅和為個人減稅,增加個人收入在GDP中的佔比,從而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當中,政府少拿點,個人多拿點,讓大家有更多的收入用於消費。

  二是加福利。中國的財政收入,不僅收得太多,而且花得太偏。從財政支出來看,多數國家用於醫療、社會保障、教育和就業服務的開支,要佔財政支出一半以上,但中國這方面的財政支出不超過30%。中國的財政支出主要花在固定資産投資和自身消耗上了,前者是為了保增長,後者是因為我們的政府實在太龐大。可是,為了拉動消費,我們必須把更多的錢投到醫療、養老、教育等社會保障方面,特別是要縮小社會保障的城鄉差距,只有這樣,大家才敢把錢花出去,不用留著大把閒錢上學、看病、養老。

  三是定向補貼。通過財政進行補貼,並不是一種花錢的好方式,效率低,易生腐敗。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時候,針對一些特定的産業方向和消費行為進行補貼,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舉例來説,中央對於新常態的闡釋指出,“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現在,為了節能減排,很多省市都對新能源車輛的購置和使用提供補貼,如果補貼能夠推動新能源車的儘快普及,補貼也算是好鋼用到了刀刃上。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