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雙十一”火爆行銷難掩價格貓膩

2014-11-14 07: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方面網上頻頻傳來各大電商主動爆出的“雙十一”交易大增捷報,一方面消費者發現不少“先漲價後降價”的貓膩。在“雙十一”成為電商歡呼慶祝的“盛典”時,“虛抬價格”和“假打折”問題卻不容忽視。

  12日各大電商發佈了數據統計,交易額較去年“雙十一”大幅增長。其中,天貓全天交易額突破571億元,同比增長近6成;京東集團旗下各平臺的全天交易額達到去年2倍以上;蘇寧易購截至11日18時整體銷售件數同比增長近5倍,開放平臺銷售額增長過7倍;國美線上截至11日中午交易額同比增長620%。

  各大電商銷售“成績單”看上去很美,但部分商品的促銷價格卻讓消費者樂不起來。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半受訪消費者表示今年“雙十一”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怕遇到虛假宣傳和價格虛標。

  筆者在淘寶上搜索一家名叫“rv女鞋巴黎女鞋”的網店發現,一款標價為1280元的女靴在“雙十一”的活動中降至188元,但通過一款用來查詢歷史價格的第三方程式發現,該商品過去兩個月的售價僅為168元,但之後這個售價又被漲到198元。

  對此,奇虎360公司産品經理張強説,現在不少比價平臺的記錄都發現了這種價格起伏問題,根據價格曲線顯示可能是商家在促銷前幾日針對該商品更改過價格。筆者查詢發現,即便價格變動差距如此之大,“雙十一”中該産品成功交易記錄仍超過1000個。

  這樣的價格問題並非特例,不少消費者均表示遭到了相同的“陷阱”。深圳的小溫表示,之前天貓上買過的一款369元的豆漿機“雙十一”的價格竟被改為399元。此外,消費者遇到的問題還有捆綁銷售、“滿299元送399元禮包”等促銷“強行”把劣質品搭售。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助理分析師姚建芳表示,今年工商等部門已經針對“雙十一”與電商進行了約談,但約談並不是法律,還需要電商的自律。很多所謂的“五折優惠”並沒有實現低價承諾,實質優惠非常有限。

  專家表示,“雙十一”現象其實反映了當前電商不健康的行銷模式。普華永道思略特管理諮詢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徐晉認為,如果消費者只有在類似“雙十一”五折活動中才購買某家店或品牌的産品,意味著這些消費者要麼不是該品牌的目標消費者,要麼是品牌定價過高。另一方面,如果眾多品牌的網路銷售太依賴“雙十一”,説明這种經營並不健康。

  同時專家指出,“雙十一”這個“人造”的節日給商家提供了促銷的好時機,但電商不應借機給消費者提供虛假商品和服務,必須誠信合法。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表示,一些網店聲稱的“最低價”並不屬於公平競爭。由於缺乏直觀比較,消費者很難判斷價格是否為最低。“可能1000個消費者中只有一兩人發現網店打出的最低價比其他店高,最多通過客服補回了差價,但其餘消費者卻‘心甘情願’下了單。”

  專家表示,針對當前電商發展迅速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法律體系相對薄弱的現狀,急需對電子商務進行立法。“不僅要對虛假宣傳、價格欺詐、虛假産品等進行打擊和處罰,也要對物流、售後等服務環節進行相關立法規定,以切實全面保護消費者權益,達到規範各方主體責任以及保障各方主體利益的效果。”邱寶昌説。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