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滬港通,A股市場一個新起點

2014-11-11 08:47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再邁實質性步伐,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也將迎來首航。17日開始,內地、香港兩地的投資者將可通過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下稱“滬港通”)直接進行跨境證券投資。

  昨日早間,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佈聯合公告,決定批准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正式啟動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自11月17日正式開始。

  滬港通是在上交所與港交所證券市場之間建立的股票交易機制,通過此機制,兩地市場的投資者可通過本地市場的證券公司,買賣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該業務開閘,被認為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嘗試,也是國內交易所在資本市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進程當中的又一里程碑。

  滬港通試點將實現境內外資金雙向流動,有條件、可管控地擴大人民幣跨境交易,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下可兌換進程進一步加快。根據業務方案,滬港通的交易和交收幣種均為人民幣,其中港股通業務以港幣為交易幣種、人民幣為交收幣種。境內投資者通過港股通買賣港股,均以港幣報價,由中國結算將港幣按一定匯率換算為人民幣並進行換匯。實際交易當中,境內投資者買賣港股支付或收取人民幣。

  試點初期,滬港通業務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標的股票268隻;首批參與港股通業務的內地證券公司共89家。

  同時,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香港市場已有73家交易所參與者(券商)獲准首批參與中華通(滬股通)買賣業務,75家機構獲准首批參與中華通(滬股通)結算業務。截至目前,符合條件的滬股通標的證券共568隻,其中有412隻可融資買入。

  據悉,港交所正為已通過市場演習的券商辦理成為“中華通交易所參與者”的註冊,當更多券商完成註冊後,交易所將更新參與試點業務的證券商名單。

  從17日交易正式上線開始,上交所和港交所將每日分別發佈港股通、滬股通的股票名單及參與會員名單。

  在此前內地資本市場實施QFII、QDII和RQFII等制度形成的經驗基礎上,滬港通業務以交易封閉運作、人民幣交易結算、不改變投資者交易習慣、在控制風險基礎上試點起步為框架,原則上“在何地交易,就遵循當地的制度規則”。

  該機制不改變現行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不改變證券市場組織架構,兩地結算機構共同參與,實現結算風險隔離。投資者沿用既有的證券賬戶、經紀商和結算服務,投資者交易習慣不變,也不增加額外的交易成本。

  受決策層大力支援,滬港通試點從籌備到最終落地不可謂不快。今年4月10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佈聯合公告,標誌著滬港通準備工作正式啟動,經過半年多準備,滬港通試點交易結算、額度管理等業務規則、操作方案、監管安排確定,技術系統準備經過多輪測試也已就緒。

  業務高效推出的背後,是滬港通試點的重大戰略意義。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滬港通機制正是在國家經濟、金融發展的宏觀全局和大趨勢下,實現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伐。

  滬港通業務籌備過程中,滬市A股市場呈現出低估值藍籌股漸受市場青睞、市場活躍度大幅提升、投資者參與度明顯提升等積極變化,該業務機制背後的境外資金活水及投資機會讓市場興奮不已。

  業內人士及專家分析,滬港通業務正式推出後,將為市場注入增量資金,長期利好大盤藍籌股,促使A股估值體系更加合理,同時改善內地市場投資者結構,轉變市場投資理念。在此基礎上,更重要的影響在於,通過對接發達市場,將倒逼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的內地資本市場逐步邁向成熟。

  另據了解,15日上交所將組織全市場交易系統通關測試,保證17日業務順利推出。到今年年底,除與A股相同的雙休日休市外,耶誕節期間港股通不開通交易,2015年元旦假日期間是否提供港股通服務將另行公佈。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