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7類網售產品不合格率超30% 凡客、容聲、康佳上黑榜

2014-11-06 10:18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皮鞋不合格率高達56.3% 凡客、容聲、康佳上黑榜

   小家電、毛絨玩具安全隱患多;部分羽絨、羊絨服裝甚至未檢出羽絨、羊絨成分;鞋類耐折性能不合格……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最新抽查情況顯示,網絡銷售的兒童玩具、服裝、鞋類、背提包和小家電等,合格率只有73.9%。被網友們認為“物美價廉”的凡客誠品,更是發現了鞋、服裝、提包等11批次不合格產品。

   7類產品不合格率超30%

   質檢總局採取“神秘買家”方式,從天貓、京東、蘇寧、亞馬遜、當當、1號店、凡客等電商平臺抽取了359家企業生產的502批次電子商務產品。經檢驗,共有110家企業生產的13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在30%以上的有7種:皮鞋,56.3%;毛絨布制玩具,40%;羊絨針織服裝,35.6%;背提包,34.3%;休閒服裝(機織),33.7%;移動式插座,33.3%;室內加熱器,30.4%。

   抽查發現,電水壺、電吹風、室內加熱器等小家電以及毛絨布制玩具產品安全隱患多,其中毛絨布制玩具主要是小零件、毛球等涉及安全的項目不合格;廣東容聲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兩款“容聲”高級電吹風、深圳市康佳電器有限公司“康佳”室內加熱器上黑榜。

   鞋類產品和背提包物理機械性能不合格現象突出。其中,鞋類產品主要問題集中在耐折性能;背提包主要問題集中在縫合強度和振蕩衝擊性能兩項耐用性能指標上。深圳市稻草人皮具有限公司一款“稻草人”女包,北京冠群恆業箱包制品有限公司“丹傑斯”單肩包,振蕩衝擊性不合格。

   11種羊絨衫中沒羊絨

   抽查發現,服裝類產品成分含量不實情況嚴重,61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43批次“成分含量不實”。羊絨針織服裝不合格的11批次甚至未檢出羊絨成分;羽絨服裝不合格的9批次產品中,也有3批次未檢出羽絨成分。

   余姚歌派服飾有限公司一款“冉歌”貂絨(羊絨針織服裝),標稱100%貂絨+羊絨,實測值只有32%的兔毛及其他成分。有8批假羊絨出自鄂爾多斯市,如東勝區恆威商貿有限公司一款“絨粹”女式精品羊絨衫、東勝區英吳商貿有限公司一款“興絨”女式精品羊絨衫,明示值都是100%山羊絨,實測值只有部分羊毛以及錦綸、粘纖、兔毛。

   北京慧谷嘉貞科技有限公司“六級風”男式羽絨服、北京博雪依服裝服飾有限公司“ABKK”男士羽絨服、北京仁恩尚品科技有限公司“FEELCN LYE”男式羽絨服,羽絨含絨量明示值不是80%就是90%,實測值則是粉碎性毛片,壓根就沒有羽絨。

   此外,廣州樂庫優服裝貿易有限公司一款女褲、上海厲氏服飾有限公司一款男裝檢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上海雷寶服飾有限公司一款牛仔褲甲醛含量超標,浙江開倜服飾有限公司“七匹狼”男士純棉內衣PH值超標。

   凡客查出11批問題產品

   凡客誠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有多達11批次產品被查出質量不合格,其中包括6款皮鞋、1款旅遊鞋、兩款手袋和兩款牛仔褲。

   7款鞋產品主要是耐折性能不合格,分別是一款休閒工裝風男子都市戶外鞋、一款優雅格紋爵士正裝皮鞋、兩款復古氣質丁字帶女鞋、一款Concrete懷舊復古真皮男靴和一款Blake商務時尚男鞋。一款典雅素材牛皮正裝鞋的勾心抗彎剛度不合格。

   凡客誠品同時還有兩款“VANCL”牛仔短褲,纖維成分和PH值不合格;兩款“VANCL”手袋振蕩衝擊性能、縫合強度不合格。

   25家企業地址對不上

   網絡產品的來源也讓人不放心。質檢總局在產品追溯過程中發現,25家企業實際地址與標注的地址不一致,13家企業實際名稱與標注名稱不一致,16家企業標注的聯係方式不存在,6家企業生產的7批次產品涉嫌無強制性認證證書。

   質檢總局表示,目前已督促電商平臺企業對不合格產品採取處置措施,將本次抽查不合格產品情況通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產品質量不合格的生產企業,特別是不符合國家強制標準要求的,依法責令企業停止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按照有關規定監督銷毀或者作必要的技術處理。針對本次抽查中反映出的突出質量問題,將加大後續跟蹤監督檢查力度。(記者楊濱)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