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溫源)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23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家早已明確不追求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外匯儲備增長放緩已成為一種新常態,並符合改革的方向。
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外匯儲備餘額較上季度下降約1000億美元。管濤認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引起的匯率折算變化。他認為,這些折算造成的餘額變化只是賬面的估值變化,未來國際市場上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可能還會造成外匯儲備餘額變動,但影響比較有限。他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外儲增長放緩反映出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今年擴大了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浮動區間,央行也在逐步淡出常態式的外匯市場干預。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自求平衡、外匯儲備增長放緩就會變成一種新常態。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比較大,即便將來由於跨境資金流動的雙向波動,外匯儲備出現階段性回調也是可以承受的,要用平常心看待外匯儲備餘額的波動。
今年三季度以來,我國進出口順差屢創新高,人民幣匯率總體升值,但是銀行的結售匯順差持續走低,有些月份甚至出現逆差。外界擔心中國存在大量資本外逃風險。管濤對此指出,三季度人民幣匯率有所回升,貿易順差較大,但是外匯市場上卻出現少量的供不應求。這種外匯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是3月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新成果的進一步顯現。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