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改的只是激勵制度

2014-09-26 09:42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以來國資國企改革話題備受關注,目前從中央到地方正如火如荼推進這項改革,中央層面已選取六家央企集團作為改革試點,而地方已有近半省市區發佈改革意見或方案。這一輪改革的關鍵點是什麼?國企高管限薪與市場化改革是否背道而馳?廣東國企改革有哪些特殊性?普華永道作為一家國際性的以會計諮詢為主的服務機構,親身經歷了國企改革的數次浪潮,帶著這些問題,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合夥人管理委員會成員、廣州分所主任會計師王斌。

  市場導向是改革最大亮點

  羊城晚報:國資國企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進,這一次的改革與以往有何不同?其中的關鍵點在哪?

  王斌:輿論對國企改革的關注過於強調混合所有制,理解混合所有制時又傾向於把民企和國企對立起來,認為就是兩者怎樣去從中各分一杯羹,這有一定誤導性。其實相關的文件都把改革稱作“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只是其中一部分。

  這一輪的改革非常強調市場導向。廣東省《關於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開篇就指出要“堅持市場導向”,堅持市場導向就是要建立尊重市場規律的市場化運作體系,這樣的體系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或者其他性質的企業都是需要的。現在中國國有企業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經濟體量、品質、發展階段等都具備建立市場化制度的條件。

  薪酬改革注重長期激勵

  羊城晚報:市場導向與央企高管的限薪是否有矛盾?不少觀點認為目前國企高管薪酬反而落後市場水準。

  王斌:上個月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提出要進行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如你所言被大眾理解為減薪,這個是片面的解讀。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更加注重長短期效益相結合。此次改革方案中對於央企負責人薪酬最為直觀的改革在於原來的薪酬組成部分由基本年薪和績效年薪兩部分變化為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三個部分。受訪專家對此的解讀普遍認為這是為了將央企負責人的年薪與企業中長期的效益相結合。比方原來的薪酬體制是“8+2”,現在變成“6+2+2”,基本薪酬從8減到6,看起來是減薪,實際上沒有減,只是把激勵制度調整了。

  這樣的調整很有必要,“8+2”公式裏,“8”是穩入口袋的,“2”是在任期內只要業績提升就能拿到,其中一個很大問題是“2”是短期利益,比如五年一屆的董事會任期,五年內會想方設法幹得很好,但是犧牲了長期發展。如果變成“6+2+2”,最後的20%就是股權激勵,只有企業未來的市值上漲這部分收益才能拿到,而期限不是五年,而是十年或者更長。這樣就有一個長短期利益的結合,長期激勵的20%也是本次國企改革中的突出部分。

  民企平等意識在增強

  羊城晚報:普華永道作為以審計和諮詢為主的服務機構,能夠接觸到大量民營企業,它們對參與國企改革有怎樣的訴求和擔憂?

  王斌:民營企業首先是市場經濟利益參與者,進來肯定是想著掙錢,但是它們的權利意識也慢慢起來了,會更加要求平等的地位,甚至在平等合作前提下,會把掙錢與否看作正常商業行為的結果。

  最近很多專家提倡混合基金,這或許是比較好的一種合作方式,民資資本不直接投資參股在國有企業,而是與國有資本一起設立混合所有制的基金,通過不同行業的項目組合獲得回報。直接的股權投資有幾個問題,比如現有的國企領導人的位置怎麼安排,混合基金層面雙方就可以各選代表進駐,把問題簡單化。

  廣東國企改革三大産業是重點

  羊城晚報: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其國資國企改革有何特殊性?

  王斌:首先是公司治理方面。有觀點認為,國企通過混合製引入民企能改善公司治理,但事實上民企的治理水準也不是很高,有些甚至比國有企業還要差。廣東作為開放前沿,歷史上使用外資的比例一直很高,本次國企改革也應當更注意引入外資參與改革,借助它們的力量來激發國企提高治理制度和水準。

  其次,未來廣東省有幾個産業值得引入戰略投資者重點發展。一個是製造業,未來肯定要向高端製造業轉型。佛山的南海作為未來製造業提升的重要基地,我們去年在那邊做過嘗試,把德國擁有高端技術的企業和南海的機械裝備製造企業做了對接。二是大消費品行業,廣東有很好的基礎,大陸三分之二的知名消費品牌來自廣東。這方面英國是很好的嫁接平臺,他們有很多歷史久遠的品牌,運作的渠道、經驗、人才都可以和廣東省的大消費品企業做對接。第三是醫療大健康産業,作為廣東省重點支援行業其未來增長空間巨大,而美國是這一産業的技術集中地,也可以做很好的對接。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