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河北對接公共服務 為北京“解壓”

2014-09-25 10:0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每週一清晨,張效東都會從北京坐上838路公交車,趕往涿州市醫院。原本在北京某大醫院行醫的張效東,已在這家縣級醫院工作了3年。

  如今,像張效東這樣在京冀間奔波的人越來越多。儘管京津冀一體化方案尚未出臺,但在河北多個地方,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的對接與合作已悄然展開。

  涿州探路京醫入冀

  5年前,北京市東直門醫院的知名骨科專家張繼昌第一次到涿州市中醫院出診時,看著窗外空空蕩蕩的停車場,心裏一陣發毛,“那時候一天才看一兩個病人。”

  如今,每週二他都要到涿州市中醫院出診,一天要看幾十個病人。張繼昌説,同樣的病,在北京開一張方子拿藥得400多元,在涿州只需100多元。做一個腰部核磁,在北京得1000元左右,在涿州只要800元。

  涿州市中醫院院長張煥娣告訴記者,2011年涿州市中醫院的流水大約1920萬元,2013年,這個數字已經過億。

  “北京的醫療市場壓力那麼大,肯定會外溢。”張煥娣説,京津冀一體化給醫療市場轉移帶來了機遇,涿州因為緊鄰北京,醫療基礎好,現在協和醫院、宣武醫院、積水潭醫院、301醫院等北京的大醫院都認可他們的CT片子。

  這樣的探索不僅在涿州市中醫院開展,早在10年前,涿州市醫院就已經與北京的大醫院開展合作,試圖走出一條京醫入冀的路徑。

  2004年,涿州市醫院就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開展合作。2010年又與北京301醫院建立合作,現在301醫院每天派13名相關科室的專家,到涿州市醫院出診,並負責對涿州市醫院醫護人員的培訓。

  “涿州有30多家中央直屬單位,醫療需求很大,借北京優勢發展自己是當地衛生醫療事業發展一貫的思路。”涿州市衛生局副局長吳澤良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2009年,涿州市政府提出要打造面向保定的健康服務中心,讓周邊群眾不用進京就能享受到北京的醫療服務。“這個概念已經初步成型。”吳澤良説,涿州本地有一家三甲醫院、一家三乙醫院、三家二級醫院,其中,保定第二中心醫院、涿州市醫院、中醫院、兒童醫院,每天都有來自北京大醫院的專家出診。

  “京津冀一體化是難得的機遇。”吳澤良説,這種協同發展將利於涿州引進北京的醫療資源。河北能滿足北京大醫院發展的需求,並可借此提升當地的醫療服務水準。

  因為與北京大醫院的合作,北京的一部分醫療市場已開始轉移到涿州。吳澤良告訴記者,涿州境內醫院一年的門診量有三成來自周邊縣市,其中包括北京的大興、房山等地。2013年,涿州市醫院實現年收入4.2億元,中醫院1.05億元,保定第二中心醫院4億元。

  不僅在涿州,在燕郊、石家莊,類似的醫療合作也已開始。如今,打破行政區劃地域管理,實現醫保對接是這些地方最迫切的願望。

  如何補齊教育短板

  雖然緊挨著北京和天津,但河北人深知,京津冀間的差距不只在醫療方面。以高等教育為例,河北省的211大學就只有一所。而這些公共服務的短板其實是一體化最大的“攔路虎”。

  為此,河北多地在嘗試教育資源的“引進”與“嫁接”。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滄州市委書記焦彥龍表示,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大局下,滄州要實現5個對接。其中,科技人才和教育醫療對接是重要一環。

  每年的招生諮詢會上,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邵曉康都會遇到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因為海濱學院雖然挂著北京交通大學的牌子,但作為一家獨立學院,它的校址在很多人都沒聽説過的河北滄州的黃驊市,每次他都要為此解釋半天。不過,今年情況有了變化。因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提速,新疆等西部省份的一些家長開始看重這家學院。

  如今,在黃驊所屬的滄州市,佔地7.5平方公里的高教園區正在興建。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已經入駐。

  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産業園區招商引資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夏金海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一個城市的發展,真正能體現品位和層次的是教育,所以當地一直在引進京津優質教育資源上下功夫。京津冀一體化對滄州、對中捷都是極大的利好。

  今年上半年,中捷在北京組織了一次招商。夏金海扳著手指給記者展示招商的進展:要與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合辦一個有本科學歷的學校;北京林業大學要在中捷建設一個科技園,將5~10個國家級研究室帶進來,把科研産業化;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也與中捷簽署協議,要建設中歐産業轉移中心、中歐技術轉移商務平臺。

  “我們只做高等教育,不做高教産業。”夏金海説,現在很多城市都建起了大學城,但很多大學城高校不多,房地産不少,“做高教園區是賠錢的事兒,得修路、綠化,做基礎設施建設。”從2009年起,當地已在高教園區上投入6億多元。但好處更大,為當地未來發展提供了人才儲備。

  一體化創造大舞臺

  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從北京向河北流動,吸引他們的不是高額的薪酬,而是更大的舞臺。

  2009年大學畢業時,邵曉康被推薦到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工作,坐著學校的大巴車去黃驊市報到,一路看到的都是工地,當時心情很低落:是不是大學白念了,到一個縣級城市工作。

  “剛開始,每個週末必回北京。”邵曉康告訴記者,那會兒他隨時準備跳槽。

  可兩年後邵曉康不這麼想了。在同學聚會上,留在北京工作的同學大多從事IT行業,雖然收入不低,可沒有歸屬感,工作生活非常辛苦。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工作,雖然平淡,可是很有成就感。”邵曉康説,看著學院從無到有,在校生從1000多人發展到1萬多人,心裏特別滿足。

  如今,邵曉康已將戶口落在了黃驊市,從一個山東人變成了河北人。而在涿州市醫院擔任院長助理的張效東則選擇繼續在北京、涿州兩地穿梭。

  2011年之前,張效東先後在301醫院、二炮總醫院工作。2011年,張效東44歲,從部隊轉業。

  “當時可以進央企、中央機關,可覺得那些地方都沒辦法發揮自己的長處。”張效東説,他的一個研究生同學在涿州市醫院工作,邀請他來看一看。

  原本張效東連涿州在哪兒都不知道,根本沒抱什麼希望,但考察後他改變了主意。涿州市醫院的院長想做一個腫瘤研究的項目,張效東為此心動不已,他讀博士時研究的課題就是這個。

  一個月後,張效東正式入職涿州市醫院,很快就開始主持腫瘤治療的研究項目。他對自己現在的狀態很滿意,幹臨床、搞免疫治療,與病人交流溝通,他覺得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原本在北京積累下來的很多病人也追過來繼續看病。醫院因為張效東的進入,這幾年投入了一兩百萬元用於腫瘤治療研究。“這在北京的大醫院幾乎不可想像。”張效東説。

  他計劃今年搞一個京津冀地區的腫瘤新技術會議,邀請三地最好的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在這裡,個人價值得到更大體現,滿足感更強。”張效東説。

  幫助張效東們更好實現人生價值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探索。在這些探索中,公共服務的對接與合作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京津冀一體化總的思路應該是打破三省市現有的封閉的公共服務和資源體系,讓三省市逐步實現互通互聯,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

  今年年初形成的《首都經濟圈規劃建議稿》中提到,要發揮首都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密集的優勢,鼓勵本市(北京)資源以多種方式加強為周邊服務,提升周邊地區公共服務品質。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戴宏偉表示,北京需要與河北多地合作來緩解自己的壓力,而河北也需要通過合作來提升公共服務品質。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