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科院打響科技體制改革頭炮

2014-09-19 10: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45歲的董曉東是中國科學院微波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單從數字上看,他所在實驗室的研究隊伍可謂兵強馬壯:80多個研究人員,其中課題負責人就有20多個,還有40來個課題,每一個課題背後都有其相應的課題經費。

  但至今,在説起自己是科研國家隊一員的時候,這位做了18年研究的科學家仍有些“底氣不足”。一個簡單的“選擇題”可以説明這一點:有個科研項目,是為某個高校做一台演示儀器。做,可獲得二三十萬元的研究經費,但難以有所創新和學術上的積累;不做,可以去尋找更有學術價值的大題目,但在此過程中,團隊裏的研究人員可能就要“餓肚子”。

  最終,不少人還是選擇了“做”。

  “這是一個國家級研究隊伍該幹的事嗎?”董曉東理解一些研究人員的處境,拿到了項目才能活下來,但按照目前這種“用高射炮打蚊子”的態勢,那些真正有價值的“飛機”——大題目,誰來打?真正服務於國家重大需求、關乎經濟社會發展的硬骨頭,誰來啃?而且,蚊子打久了,高射炮是否還具備打下飛機的能力,更不得而知。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科技界不少研究院所原來存在的問題逐步暴露:研究課題重復,分工不明確,資源配置不合理,等等。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的話説:“有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科研工作低水準重復、同質化競爭、碎片化擴張等問題難以有效糾正。必須從根本上突破這些體制機制上的瓶頸。”

  讓董曉東感到“振奮”的是,一個試圖突破瓶頸的改革來了。

  8月19日,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對外公佈。很快,這一方案被不少業內人士稱作全面深化改革以來科技領域最大膽的“改革綱領”,而中科院也被看作打響科技體制改革頭炮的“率先者”。

  儘管不是全國宏觀層面上的科技變革,也不是針對科研人員自身薪酬福利的微觀調整,但這一中觀層面上的改革仍引起媒體和科技界自身的高度關注。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觸動了制約科技體制改革的根子。

  用白春禮的話説,當前,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宏觀層面的頂層設計正在積極推進,微觀層面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和科技評估等改革也在不斷深入,但在中觀層面上,科研院所體制機制和科研活動的組織管理方式,總體上仍然沿襲著長期以來的固有模式,成為影響和制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根本因素。

  從“率先計劃”的內容來看,其改革以推進研究所分類為突破口,“整合機構,瘦身健體”,力求在2020年前,將按照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4種類型,推進分類改革;到2030年,形成相對成熟定型、動態調整優化的中國特色現代科研院所治理體系。

  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它決定著中科院內部100多個研究所能否清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打破各種院內院外的圍墻,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中科院一位院領導曾在公開場合這麼形容當前研究院所之間的“藩籬”和“圍墻”:爭取科研項目時,科研院所及其科研人員之間“同舟共濟”;而等到項目申請下來,輪到分科研經費了,便開始“同床異夢”;待到做出成果,將要報獎之時,又變得“同室操戈”。

  究其原因,當前以資源、項目為導向的科技資源分配體制難辭其咎。中科院一家研究所的所長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課題負責人往往只對“經費”以及給“經費”的資助方負責,而對於所裏和院裏,他們則不需要“報告課題項目的進程以及經費的使用情況”。其結果是,一旦院所遇到某個大的國家任務和項目時,就很難組織人來承擔。這些課題負責人也因此被戲稱為“獨立的小法人”或是“個體戶聯合體”。

  後來,這位所長想了一個辦法,他們之前有50多個課題組,現在則全部歸於12個創新團隊下面,並進一步實體化,團隊的首席科學家或負責人由所領導任命,這就牢牢地控制了整個隊伍的創新方向,打破課題組的界限,以大項目為牽引,集中力量辦大事、做大科學。

  這種在研究所內部“清除藩籬”、“打破圍墻”,聯合起來乾大事的改革思路,和當前中科院針對研究所層面的分類改革十分相像。

  比如,在目前已經公佈的創新研究院名單中,中科院決定以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載人航太工程和探月工程等重大國家任務為依託,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應用中心、國家天文臺三個單位聯合,啟動組建空間科學創新研究院。未來,這些單位將聯合在一起,高舉空間科學大旗。

  不過,院所分類改革並非一蹴而就。白春禮深知這個道理,在該院內部2014年夏季黨組擴大會議精神傳達會上,他説,研究所分類改革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陣風。方向和思路想清楚了的,要創造條件先行啟動;暫時還沒想清楚的,要積極研究、適時推動;目前沒有積極性的,也不強求推進,不搞“拉郎配”。

  以空間科學創新研究院為例,該院聯合單位之一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採取的方法是各自保持著獨立法人的身份,但三方努力搭建一個跨所交流的平臺,建立每月院務會制度。在會上,他們將就具體題目進行討論和規劃。他説,這是第一步,今後還將探索更為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是否採取獨立法人模式等。

  當然,在研究所分類改革的過程中,科研評價、資源配置也會隨之調整。以創新研究院和卓越創新中心為例,前者以滿足國家戰略和産業發展重大需求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政産學研共同參與的理事會治理結構,以國家任務和市場為主配置資源,以應用部門和市場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後者則以學術水準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行政系統與學術委員會相結合的治理結構,以擇優穩定支援為主配置資源,以國際同行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董曉東被分到創新研究院,這意味著,今後,他將獲得更多的穩定經費資助。他告訴記者,很早以前,他就有一個想法,就全球變暖問題做一個微波遙感衛星。但這個大題目需要太多人,即便是他實驗室副主任的身份也難以召集那麼多人來。現在,他打算著手做這個題目了。

  “率先行動”計劃公佈至今,過去了近一個月,這場波及100多個研究院所、近6萬名科研人員的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還在繼續發酵。

  本報北京9月18日電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