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包括中原、21世紀、德佑、我愛我家、寶原、信義、福美來、志遠、九間伴、永慶、三千石、品信、仁豐等在內的多家中介企業組成的上海中介聯盟宣布,即日起下架在搜房網的所有房源。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理由是7月份以來,這些中介企業對搜房網暗地里突擊兜售高端版本不滿。
中介聯盟抵制搜房
房地產中介公司和房地產電商平臺“掐架”大戲越演越烈,一方面是掌握房源信息的中介公司,另一方面是掌握著用戶需求和巨大流量的互聯網新貴,雙方似乎都有強硬的理由。
這實際上涉及到目前房地產中介的業務鏈。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推廣,越來越多人買房子或者租房子,都習慣在網上尋找信息源,而不是直接前往中介門市部去了解信息。僅靠個人上傳房源信息顯然不夠,中介公司為了獲得客戶,便開始大量在互聯網上發布房源信息。
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很多房地產電商平臺,如安居客、搜房、58同城等。在以往的盈利模式中,中介公司向這些電商購買信息發布端口發布房源信息,然後用戶給上面的中介人員打電話,線下促成成交。
中介公司吃不消
這一看似互惠的盈利模式為什麼出現了紛爭?一大原因就是網絡平臺不斷提高端口費用,中介公司覺得自己吃不消了。
“網絡服務平臺利潤率大大超過房地產中介。5年來搜房的端口套餐費用從60元/月上漲到了600元/月,上漲了近10倍,毫不誇張地說最近幾年中介商在網絡端口付出幾乎是每年翻倍,而中介行業的收費標準幾年都沒有做過調整,市場成交總量也基本穩定,平臺獲利暴漲的背後是中介商的失血。”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的老板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
“這些企業的高利潤率,都是以剝削地產經紀企業所產生的。老百姓以為是中介企業在賺錢,其實是這些網絡服務企業在賺老百姓的錢,我們卻在挨罵。”一位地產中介行業人士表示。
數據顯示,國內目前地產經紀行業的中介費標準為每次成交總金額的2%-3%,低于發達國家6%的平均水平。這幾年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目前國內地產經紀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3%-5%。與此截然相反的是,據很多已上市的地產相關網絡服務企業所公布的財報顯示,其利潤率往往高達30%以上。
從搜房網公開的財報數據不難看出,2010年搜房幫(搜房網二手房產品)房源發布係統營收僅為4040萬美元,2011年為6710萬美元,2012年為7290萬美元,而2013年搜房網房屋租售信息發布業務營收已高達1.62億美元,這個在2008年後才開發成型的網絡經紀人產品在第四年就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在市場行情低迷的2014年一季度,其搜房幫房源發布營收同比增長57.1%。
[責任編輯: 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