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國家放開房地産諮詢等15項專業服務收費標準

2014-07-16 13:59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千呼萬喚,低谷期的中國家電業終於迎來年內首個利好政策:從7月15日起,《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全面啟動實施,空調、冰箱 等多達17种家電産品將免除出口檢疫步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大幅降低家電出口産品的成本和時間,也是國家層面首次推動家電企業國際化。

  據公告附錄顯示,今後無需出口檢驗檢疫的産品包括空調、冰箱、凈水器、微波爐、電飯煲、電烤箱、滴液式咖啡機等共計17項。“之前出口需要層層蓋章,為了一 個出口資格,要不斷地週旋,既耗時又耗力。”一位不願具名的空調企業負責人指出。除此之外,家電分析師梁振鵬也表示,不管是國家質檢總局檢驗還是委託第三 方檢驗機構進行檢驗,都需要企業支付檢測費用;砍掉這一流程後,家電企業在出口過程中成本能夠有效縮減,增加了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對於免檢能否保證品質, 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方面回應稱,出口檢驗檢疫的取消並不等同於這些産品完全不用檢驗,今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還會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抽查檢驗。

  之前出臺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意在提振國內市場,此次出臺的“救市”政策則針對的是海外市場,這和國內家電市場不斷萎縮有關。

  統計顯示,今年彩電銷量30年來首度出現明顯下滑,其他白電産品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産業線上公佈的最新內銷數據顯示,2014年5月,冰箱、空調、 洗衣機、液晶電視四大品類産品中,除了空調銷量小幅上漲外,其他品類內銷下滑明顯。各企業大佬絲毫不掩飾對行業的悲觀預期,“未來3-5年,甚至更長時間 都是家電市場的寒冬期,尤其是彩電市場。”創維集團CEO楊文東指出。長虹多媒體行銷總經理白志強更是認為中國家電業最艱難的時刻已經來臨。儘管國內市場 萎縮,但出口市場卻呈現上漲。其中,冰箱出口同比增長16.3%,液晶電視出口同比增長44.8%。

  各大企業均對海外市場寄予厚望,海信電器國際行銷副總經理方雪玉指出:“家電的大頭在海外,今年以來一直在進行佈局,一二季度出口增量明顯”。長虹海外戰略發展部部長王悅則表示,儘管長虹的海外市場剛剛起步,不過發展形勢較為樂觀,未來將加大投入。

  奧維諮詢品牌總監蘇亮表示,對於國內家電企業而言,借船出海比較便捷,日資企業和其他企業收縮戰線是絕佳的市場機會。王悅則表示出對日資“失地”的興 趣,“隨著日本電視廠商的退出,歐美地區皆出現一定的需求。”楊東文也認為,接盤國際化較為成熟的企業,可以減少建廠、建渠道等投入的時間,縮短營收周 期,對家電企業來説是不錯的選擇。

  連結

  家電內需仍舊低迷 出口市場持續向好

  近日,産業線上公佈了2014年5月四大家電産銷數據。從統計數據來看,冰箱、空調、洗衣機、液晶電視這四大品類産量均小幅下滑,僅液晶電視産量同比小幅增 長。銷量方面主要受國內房地産市場繼續低迷影響,除空調銷量增長外,其餘品種內銷下滑明顯。5月份出口形勢沒有延續上個月的強勁態勢,除液晶電視和冰箱出 口持續向好之外,其他品種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冰箱出口同比增長16.3%,液晶電視出口同比增長 44.8%。

  從四大家電品類的細分數據 看,5月份,空調銷量為1250萬台,同比增長0.09%,環比下降8.1%;其中出口量為508萬台,同比降17%,環比下降19%。冰箱銷量 762.7萬台,同比下滑0.4%,環比下滑1.5%;其中出口250.7萬台,同比增長16.3%,環比增長17.0%。內銷512萬台,同比下滑 7.0%,環比下滑8.6%。洗衣機銷量406.4萬台,同比增長2.2%;其中內銷253.5萬台,同比下滑1.1%,環比下滑24.7%;出口 152.8萬台,同比增長8.0%,環比下滑9.5%。液晶電視銷量為921.1萬台,其中出口598.4萬台,同比增長44.8%,環比下滑8.1%; 內銷322.7萬台,同比大降34.3%。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四大家電品類的內銷均環比出現下滑。不過,由於發達經濟體持續好轉,成熟市場 需求逐步回升,新興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低位有利出口等因素帶動,我國5月份液晶電視和冰箱出口形勢喜人。不過,下半年隨著體育賽事拉動效 應退出以及人民幣匯率不可能一跌再跌,預計出口勢頭較上半年相比將會有所遏止,全年將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態勢。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