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全國人大財經委警示四大金融風險 總體可控

2014-06-25 09:0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金融領域目前存在哪些風險隱患?需要採取哪些措施加以防範?昨天,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有關工作情況。此外,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認為,當前我國金融運作整體平穩,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與此同時,受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金融業綜合經營和業務創新加快等多重因素影響,實體經濟風險和金融風險相互交織,金融風險的複雜性、隱蔽性和傳染性有所上升,部分領域的金融風險有所凸顯。

  風險一

  金融結構不合理 信用風險過度集聚于銀行體系

  人大財經委報告指出,我國金融結構中,銀行業居於絕對主導地位。到今年3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産總額159.5萬億元,佔整個金融業的90%以上。隨著銀行信貸的快速擴張,信用風險向銀行體系過度累積。

  首先表現在不良貸款反彈壓力持續加大。受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及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持續較快增長,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雙升”,其中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已連續10個季度上升。到今年4月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1.28萬億元,不良率1.58%。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密集、外向型程度較高的長三角等地區,不良貸款呈加快增長態勢。

  一些領域信貸風險較為突出。一是産能過剩行業不良率上升。鋼鐵、光伏、船舶等産能過剩矛盾比較突出的行業,普遍出現企業經營困難、虧損面持續擴大等問題,不良貸款增加較多。二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償債壓力大。三是房地産市場走勢不明朗。當前房地産市場出現分化,一線城市量縮價漲,部分二三線城市商品房積壓嚴重,有的四線城市商品房價格下行,許多房地産開發企業資金鏈趨緊,信用風險有所上升。

  債券違約風險有所暴露。在銀行信貸快速擴張的同時,銀行也是債券市場上國債、金融債、城投債等各類債券的最大持有者,債券信用風險也有相當部分集中于銀行體系。隨著債券市場利率的持續走高,一些債券品種特別是城投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債券信用風險有所暴露。近期陸續出現了11超日債、13中森私募債等違約事件。今年以來,城投債進入集中兌付的高峰期,而同期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放緩,部分債券出現違約甚至集中爆發的風險日益加大。

  對策

  據央行副行長劉士余介紹,十八大以來,有關部門已組織專門力量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核查,指導金融機構做好各級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管理。督促金融機構加強對産能過剩行業、房地産和鋼貿等重點風險領域和不良貸款快速上升地區的風險排查,做好風險防控預案。穩妥處置個別地區農村商業銀行擠提事件、債券和信託兌付違約事件,妥善化解個別縣域農村信用社風險。

  今後將繼續改善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居民住房消費的金融服務。加快信貸資産證券化,加大不良貸款核銷力度,盤活信貸資金存量。加大對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重大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城鎮化和棚戶區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的金融支援。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和産能過剩行業的貸款。

  繼續加強對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各類影子銀行業務、企業互保聯保等風險領域的監測分析,動態排查風險隱患,督促金融機構及有關方面做好各種情形下的應對預案。二是結合財稅體制改革,探索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引入社會資金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地方政府跨年度預算平衡制度,減輕地方政府對土地收入的依賴,積極穩妥化解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三是按法制化、市場化的原則妥善處置信託、理財等高收益産品可能引發的兌付風險。四是對經營難以為繼且産品缺乏競爭力的“僵屍企業”和項目,要實施破産或兼併重組。

  風險二

  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加大 流動性風險因素增多

  人大財經委報告認為,我國銀行業的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總額持續較快增長,流動性總規模顯著擴大。2013年底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110.7萬億元,是2008年底的2.3倍;社會融資規模17.29萬億元,是2008年的2.4倍。在流動性總量偏大的同時,受多重因素影響,貨幣市場波動加劇,局部和階段性的流動性緊張時有發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較突出,流動性管理的難度加大。

  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也在累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競爭日趨激烈,存款增速持續放緩,而貸款結構中中長期貸款佔比越來越高,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新增中長期貸款佔總貸款的比例達58.2%,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有所上升。不少銀行利用短期同業和理財資金(60%在6個月以內)對接期限較長、流動性差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産,資金期限過度錯配。同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資産管理規模快速擴大,但一直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同業資金拆借的期限、額度也受嚴格限制,流動性風險日益凸顯。

  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不容忽視。美歐日量化寬鬆政策走向以及退出的時間、進度和方式等因素,將對我國國際收支和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産生影響。未來貨物跨境貿易收支的不確定性、境外直接投資的趨向變化、對人民幣預期變化等因素,也將直接影響跨境資本流動。

  對策

  “面對複雜的內外部形勢,我們保持宏觀政策基本取向不動搖,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明確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只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作,就集中精力抓轉方式、調結構不放鬆,向市場傳遞保持總量穩定的政策信號,增強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

  劉士余稱,今年以來,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新情況,及時定向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引導貨幣信貸總量的合理增長和結構優化,既較好地滿足了穩增長的資金需求,又有效防止了流動性過多積聚的風險,為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創造了有利的宏觀金融環境。

  劉士余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完善應對大規模跨境資金流入流出的政策預案,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的雙向監測和渠道分析,完善風險監測預警功能。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等違法違規外匯交易行為,遏制異常違規資金跨境流入。

  風險三

  高收益理財産品兌付違約風險上升 監管待加強

  隨著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快速發展,銀行、信託、證券等金融機構推出各類交叉性、跨市場理財産品。但調研報告認為,理財業務法律關係不明晰。

  據統計,到2013年底,銀行理財産品餘額9.5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資産餘額10.9億元,證券公司資産管理業務餘額5.2億元,基金公司管理資産規模4.2萬億元,保險公司投資連結型壽險産品和分紅險保費0.8萬億元。這類業務都有受託理財的屬性,但産品名稱各異,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對其法律關係認識不統一、法律責任不明確,不同監管部門制定的産品審批、發行、資訊披露等監管標準也存在差異。在實踐中,有的産品銷售中存在隱瞞風險、誇大盈利預期等問題,投資者的風險收益預期與實際情形普遍存在偏差。特別是信託計劃和理財産品,存在行業性的“剛性兌付”,成為類信貸産品,加大了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這類理財業務,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和有效的風險化解機制,成為風險累積的領域。報告把高收益理財産品兌付違約風險上升列為當前金融風險的表現之一。

  此外,準金融機構監管不到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等準金融機構快速發展,但不少機構發展粗放,風險控制制度不健全,大量存在監管不到位或者缺乏監管等問題。一些小貸公司突破融資限制違規融資,偏離小額貸款主業,變相從事高利貸。多數融資性擔保公司缺乏有效的營利模式,存在違規套取銀行資金和挪用客戶保證金,變相從事高利貸、投資理財等問題。

  網際網路跨界金融等新型金融業務風險初露端倪。近年來,P2P網路貸款、眾籌融資、第三方支付等新型金融業務大量涌現,由於缺乏有效的法律規範,監管政策也不明確,業務運作不規範,資金安全、資訊安全、不當銷售等風險也開始顯現。以P2P為例,據統計,目前P2P網貸平臺已有上千家,交易規模達千億元。但不少平臺功能和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2013年以來已有100多家出現擠兌、提現困難、倒閉等問題,涉及資金12億元左右,處理不當將成為新的社會不安定因素。

  對策

  劉士余表示,今年來,中國已經加強影子銀行和網際網路跨界金融監管,促進新興金融業態規範化發展。

  針對影子銀行業務不規範、資訊披露不充分、管理不到位和監管套利等問題,及時研究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監管責任,全面排查風險,完善制度規則。出臺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指導意見,完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治理。加強理財資金投資運作管理,探索建立統一的資産管理業務監管規則。按照“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研究制定促進網際網路跨界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監管,完善貨幣市場基金風險管理和網際網路銷售基金的監管規則。

  風險四

  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多發 地域性風險不容忽視

  人大財經委調研報告顯示,當前非法集資形勢仍然嚴峻。非法集資的發案數量、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呈上升態勢。2013年,非法集資共立案3797起,涉案金額490億元,參與集資人數超過20萬人,涉及31個省(區、市)87%的地市和港澳臺地區。同時,非法集資形式日益多樣,從傳統的房地産、礦産資源、農林開發等領域向投資理財等新的領域、行業蔓延。一些非融資性擔保公司、房地産仲介、投資諮詢、典當、農業合作社、第三方理財機構、網路平臺等採取“代客理財”、“民間借貸”等各種方式開展非法集資活動,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同時,非法證券期貨經營活動屢禁不止。有的機構未經批准從事證券業務,欺詐發行人和投資者;有的以證券投資諮詢為名,詐騙投資者資金;有的商品交易所以現貨交易為名,變相從事期貨業務;有的私募基金逃避監管,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開展公募業務等。

  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違規金融活動仍然多發。有的金融機構內控不嚴,從業人員違規代理金融業務、虛假銷售金融産品甚至內外勾結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等案件時有發生。

  對策

  劉士余表示,有關方面一直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證券期貨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動,清理整頓各類違法違規交易場所。2013年,全國共偵破非法集資案件3797起,非法證券期貨案件408起,查處外匯違規案件2453起,共關閉200余家各類違法違規交易場所,有效維護了金融穩定。

  他表示,今後會在尊重金融機構經營自主權、鼓勵金融創新、繼續減少行政審批的同時,要切實加強金融監管,規範金融機構經營行為。對一些跨市場、交叉性的新産品、新業務要通過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按“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及時予以監管,防止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金融監管職責,落實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機構和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等領域的監管責任,切實發揮地方政府在防範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本組文/本報記者 程婕

  相關新聞

  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長放緩 財政部多舉措構築“防火牆”

  昨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報告工作時提到,我國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長有所放緩。

  劉家義表示,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審計的9個省本級和9個市本級政府性債務餘額增長3.79%,比2013年前6個月平均增速下降7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我國的地方債局部風險、隱性風險仍需警惕。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2013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時再次強調,將切實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築牢“防火牆”防控債務風險。

  樓繼偉表示,下一步將密切跟蹤和評估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狀況,對債務高風險地區進行風險預警,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行為。研究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融資許可權,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將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政府預算統一管理。

  樓繼偉還提到,將開展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加快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加強風險管控,防止企業債務風險向財政風險轉化,同時按照市場化原則妥善處理債務違約事件,強化市場約束。

  審計署在審計中發現,2013年6月底以來,4個市本級違規由政府擔保或不合規抵押融資157億元,違反合同約定將108.62億元債務資金用於房地産開發、項目資本金或其他項目建設等。此外,4個省市本級還通過非公開定向融資工具、私募債等新方式舉債69億元。個別地方債務舉借和使用仍存在不規範現象。

  審計署表示,在此次審計過程中還發現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各類政府性債務管理分別由財政部不同業務司局負責,尚未歸口統一管理,一些地方政府也未制定政府性債務綜合管理制度和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制度。目前,相關部門和地方已就審計指出的問題正在整改。

  文/本報記者 孫昌鑾

  觀察

  財長審計長皆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昨天下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和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報告2013年中央決算與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兩人在報告中強調,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將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談問題:各級政府事權和財權尚未理順

  在昨天的報告中,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談到深入推進財稅改革的話題時指出,“財政管理和預算執行中很多問題多年未得到解決,根本在於行政體制改革尚不到位,政府各部門之間職能界定不夠清晰,有的交叉重疊;各級政府事權和財權尚未理順,權責不匹配;責任主體也不夠明確,問責無對象、追責無主體的現象較為嚴重。”

  經審計核實,具有專項性質的轉移支付明細項目有363項,其中“中央基建投資”1個明細專項又包含110個子項。“有的專項設置交叉重復,如財政部管理的‘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補助’等6個專項與發展改革委管理的‘水土保持專項資金’等6個專項之間,在資金投向、補貼對象等方面存在交叉現象。”劉家義説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專家組組長倪紅日認為,轉移支付方式調整的實質是對中央與地方‘條條’管理與‘塊塊’管理之間關係的體制調整,應改革和完善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減少專項轉移支付,以避免專項設置的交叉重復現象。

  此外,審計工作報告指出,當前,預算申報和執行中存在違反財經制度規定問題。例如,社保基金會、人民銀行本級和中科院國家奈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等24個所屬單位通過虛報人數、重復申報項目等方式多申領財政資金3553.15萬元,主要用於房屋修繕和彌補人員經費等。對此,倪紅日建議,應該加強對財經紀律的嚴格審查,在事前、事後、事中都要加強監督。“如果問題發生在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部門有責任監督和審查;如果問題出在財政管理機構,一方面加強內部管理,一方面強化社會監督。”

  談格局:財稅改革走到了哪一步?

  劉家義表示,當前財稅改革正在逐步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有序實施,分批取消和下放416項行政審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348項。擴大‘營改增’試點,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試點,重新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減輕企業負擔1500多億元。”

  “積極推進簡政放權和財政職能轉變,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財政行政審批事項。”在談到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話題時,樓繼偉介紹,“研究明確了清理規範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的思路和方案,壓減了一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支援黑龍江省開展了‘兩大平原’涉農資金整合試點。”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樓繼偉在答記者問時就曾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給財政和稅收體制改革明確了很重的任務,把財政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和重要支柱。”

  他表示,改革主要任務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預算改革,二是稅制改革,還有一個是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問題。“從目前看,我們主要是在前兩個方面先起步。”另外,樓繼偉表示,今年要推行稅制改革,“營改增”繼續進行,“同時,我們正在研究資源稅,還要推進環保稅的立法,推進房地産稅的立法,正在研究的是消費稅範圍和稅率做適當調整。”

  談目標:健全統一的預算管理體系

  在昨天的報告中,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要“紮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並將其放在了重點工作的第一位明確提出。包括“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繼續壓縮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和規模”、“繼續完善消費稅改革方案”、“加快養老保險制度頂層設計”、“配合做好房地産稅立法”、“認真做好電信業營改增試點相關工作”、“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等內容皆被列為下一步工作要點。

  劉家義表示,應結合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中央主管部門在財政資金分配中的權責關係,儘快啟動中央部門層面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切斷財政管理中的利益鏈條。“在明確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的基礎上,將屬於中央的事權上收,將適合地方管理的事項連同資金分配權、項目確定權交由地方。加快健全統一規範的預算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規範預算收支的分類、統計和公開口徑。”

  “形象地説,就是要處理好‘條條’和‘塊塊’之間的關係。”倪紅日表示,“各部委主要肩負規劃和監管職能,而一些具體事項應當交由當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去做,由當地政府來確定各自公共服務項目的排序和資金配置。”

  文/本報記者 桂田田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