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國防産業不再是民企禁區 民企參軍利國益民

2014-06-20 09:0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不久前,由解放軍總裝備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防科工局和全國工商聯合辦的首屆“民營企業高科技成果展暨軍民融合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相關部門集中發佈了關於簡化軍品市場準入程式、建立採購資訊交互機制等12項推進“民企參軍”的具體措施,這一舉動引人關注。

  新中國在成立初期一窮二白,不得不借鑒蘇聯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迅速建立較為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可以説,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這種模式有效推動了我國國防工業建設發展步伐,也為重大戰略武器的研製成功發揮了巨大支撐作用。

  改革開放後,伴隨著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國防工業佈局也在發生變化。國有軍工企業逐步從單一的生産軍品向軍民結合型企業轉變,不斷謀求軍事技術向民用領域轉化,在軍民結合、以民養軍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實踐。

  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也為民企參軍提供了可能。據統計, 2013年,民營經濟貢獻的GDP佔總量60%。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登記註冊的民營企業數量達1253.9萬戶,佔各類企業總數的80%以上,規模和實力早已今非昔比。

  國防工業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技術的頻繁升級與産品的更新換代。而民營企業蘊含著豐富的民間資金和雄厚的技術創新能力。民企參軍,既能夠有效提高國防開支的使用效率,利用軍地智慧加快武器裝備革新速度,同時也將國防工業蘊藏于國家經濟建設中,增強國防生産的動員基礎。

  事實上,國防産業早已不再是民營企業的禁區。據本次展覽的主辦方介紹,截至2013年年底,列入總裝備部裝備承制單位名錄和獲得國防科工局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的企業中,民營企業超過了三分之一,部分優秀的民營企業還承擔了整機或主戰裝備科研生産任務。

  民企參軍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必然會面臨很多障礙和挑戰。民營企業在市場中博弈,當然要追求生産利潤,但在和平時期軍隊對武器裝備的消耗量不大,為降低裝備淘汰成本對同一型號産品的採購量也相對有限,而武器裝備研製更新週期長,期間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企業盈利。

  因此,國家應當細分國防産業,改革現有的軍用規範和標準體系。對於一般的軍事産品,如果使用民用標準不影響武器裝備整體性能、技術水準和使用安全,則應當儘量使用民用標準,以便更多的民營企業可以憑藉現有的設備、人力資源和生産工藝直接從事軍事生産,降低其進入國防産業的成本和技術門檻。

  為了構建高品質的本土民營軍工體系,提高民企參軍的積極性,更快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方式轉變,基於長遠考量,政府也可以對在國防科技關鍵領域具有重要發展潛力和資質的民營企業進行適當讓利。

  生産過“零”式戰鬥機的日本三菱重工在戰後就曾長期得到日本政府的扶持。三菱重工生産的F-15J造價是從美國進口同樣戰鬥機價格的兩倍,每輛90式主戰坦克造價可以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購買2~4輛同類型坦克,而87式自行高射炮更堪稱“全世界最昂貴的高射炮”,但日本政府照單全收。

  就是在這樣的機制下,三菱重工作為日本軍工産業的“龍頭”逐漸壯大,並成為日本防衛力量的重要支柱之一。三菱重工生産的坦克、飛機、艦船、導彈及通信偵察裝備等,技術精湛,其在複合材料及微電子工業領域的技術水準,已走在軍工大國美國的前面。

  此外,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一旦市場趨於完善,政府就應當及時主動地對軍工體系進行總體佈局,合理引入競爭機制,加大引導力度,以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方式對國防工業體系進行優化和升級。

  以美國為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軍工産業體制在政府主導下轉型, 50個主要軍工供應商最終合併成為5個高度集中的跨軍種、跨平臺的軍備供應服務主承包商,從而形成強大的研發整合實力和全球競爭力。

  那些世人熟知的美國私營軍火製造商,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和雷神公司等,通過産融結合、企業上市、重組兼併,在資本市場上廣泛吸引社會資源的支援,為美國武器裝備的發展革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保證。

  在軍事科技領域取得技術成功的同時,這些大的私營企業又憑藉敏銳的市場觸角,迅速將這些先進技術應用於民用領域,獲得商業成功後再“反哺”軍工産業,如此良性迴圈,實現了全産業鏈、全價值鏈的集約化經營。

  應當説,民營企業未來進入國防産業的空間會越來越大。目前,美國約有三分之一的私營企業與軍事生産密切相關,産品覆蓋面佔到整個軍工體系的90%,美國絕大部分國防科研和生産任務都是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交由私營企業負責。小到軍服、頭盔,大到戰機、導彈、潛艇、坦克,還包括租用産品和購買相關維修保障服務等。據統計,美國海、空軍飛機的保養和修理任務有35%由私營企業承擔,預計今後幾年相關比例還將繼續提高。

  此外,民營企業進入國防領域還必須要有完善的保密制度。對於核心軍事裝備和關鍵技術、設施等,如果開放民營企業進入,就必須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進行生産和研發,而這需要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保障體系,同時要在關鍵領域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

  民企參軍是一件利國益民的好事,做好這件事需要政府總體設計、科學指導,也需要民營企業積極謀劃、大膽參與。歡迎更多有擔當、有能力的民營企業進入到國防産業中來,也期待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的中國國防工業體系變得更加充滿活力。

  (作者單位:工程兵學院房永智 )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