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年均發卡248張 申請中國“綠卡”到底有多難

2014-06-03 09:51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前兩天,小明被一則新聞吸引住——中國綠卡年均發卡248張。

  作為一個人才需求大國,引進如此之少,有些出人意料。

  不過,目前,有關部門表示,正在積極研究修改“綠卡”審批管理辦法,降低“綠卡”門檻,設置更加靈活務實的申請條件,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

  【擺事實】

  申請中國“綠卡”到底有多難呢?諸位不妨翻看一下《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看完,若是還沒有搞懂這“難”到底“難”在哪兒,那小明就舉例説明一下。

  比如説,拿到中國“綠卡”需要投資,但條件是“至少要在中國直接、連續3年投資穩定,實際繳費註冊資本不少於50萬美元”,這個條件,恐怕作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都通不過。根據文件規定的要求,比爾·蓋茨因為不是個人直接在華投資,也沒有在中國的投資經驗,且無法證明連續三年情況穩定,所以有可能被pass掉。

  再比如,作為高級技術人員,扎克伯格有無可能得到中國“綠卡”呢?小明再根據文件,認真領會了一下精神,得出了一個比較悲觀的結論:扎克伯格同學既在中國沒有擔任“副總經理、副廠長等職務”,也沒“副教授、副研究員等副高級職稱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儘管他是一家很牛的IT公司的CEO。

  【講道理】

  小明查閱資料發現,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通過“綠卡”在全球吸納了大批頂尖人才,連一向堅守“非移民國家”的英國、德國等國家也加大了向外籍人才頒發“綠卡”的力度。

  相比之下,我們對國際人才的要求就顯得有些苛刻了。一是,要求太高了,不論軟體還是硬體,很多人才都被“卡”住,條件基本屬於高級人才中的高級人才;二是對引進國際人才照搬國內僵化的學術評價機制等,難道非要讓外國友人在中國也評個副高以上的職稱才行?如此一刀切,別説請進來,人家恐怕早就避而遠之了。

  根據媒體的報道,對中國“綠卡”最有需求的,反倒是一般的一些高級人才。把他們“拒之門外”,其實也是一種不小的人才浪費。

  同時,對中國綠卡具體操作及執行細節規定不明確的問題也需要重視起來,以“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這一條件為例,何為突出貢獻?該如何認定?誰有權認定?這些技術性問題,亟須完善。

  【下結論】

  綠卡制度,作為一項吸引國際人才的制度,理應好好地利用起來。一方面,來中國“淘金”和“支援”我們的外國友人越來越多,加入新的“社會血液”,也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當前的社會發展,我們不但需要外資,也需要一定的“外腦”。有關部門順勢“放權”,放寬人才的流入,對我們亦是好處多多。

  有道是,“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小明希望,以後外國友人申請中國綠卡,不是因為條件太苛刻,而是申請的人多排不上號!

  ■ 連結

  4類外籍人士

  可申請

  中國綠卡

  中國綠卡分為投資類、任職類、親屬投靠類及特殊貢獻類。

  1、在對中國經濟、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有重要推動作用的單位任職的外國籍高層次人才;

  2、在中國有較高數額直接投資的外國籍投資者個人;

  3、對中國有重大突出貢獻或國家特別需要的人員;

  4、夫妻團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親屬等家庭團聚人員。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