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央企總部去哪兒引熱議 首鋼稱自己只是特例

2014-03-24 09:53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隨著首都“大城市病”的日益加劇,政府對北京發展和管理提出新要求,“京津冀一體化”納入國家戰略體系以及一大批行政審批權下放,使得“央企總部遷離北京”的言論持續發酵。昨日一位知情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最近中央已經明確從首都剝離一些非首都職能的人群,中央企業將首當其衝。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主動與央企加強聯繫,做好落戶準備。對此,有專家表示,首都功能疏解是要動真格的了。

  意見不一外遷難度大

  近日,關於央企總部遷離北京的議論再度升溫,有官員稱,“一些非關鍵性、局級央企的總部沒有必要全設在北京,如果中央決策遷走20家央企總部,可以為北京減少50萬人”。

  “這不太可能。”一位化工企業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真的遷出會涉及很多人員,家屬如何安置,去政府部門辦事也不方便了,涉及土地,財政、稅收、信貸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外遷後企業效率反而降低了,就沒有多大意義。

  “聽過這種説法,中央下決心動的話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央企畢竟是共和國長子。”中國能建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只要給政策遷哪不重要,如果企業能夠真正走入市場,其實總部在哪都沒關係。

  作為國企搬遷的表率,首鋼宣傳部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首鋼與其他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進行了國內外沒有先例的大型鋼鐵企業的搬遷調整,這是涉及國家、地方、企業、職工利益的複雜系統工程,搬遷工作于兩年前已基本完成。對於其他央企總部的搬遷,該人士指出,由於性質不一樣,不好評論。總之,搬遷工作是一件非常複雜和困難的事情。

  “對於首鋼來説搬遷使首鋼在面臨巨大挑戰的同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該人士稱,首鋼的搬遷有利於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解決環境保護問題,促進華北和環渤海地區鋼鐵佈局調整,為我國中心城市鋼鐵企業搬遷調整探索經驗。同時,這有利於提高我國鋼鐵工業國際競爭力,為發展迴圈經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供示範。此外,用高新技術改造鋼鐵業,向北京以外的地區開闢新的發展空間,可以解決首鋼壓産帶來的富餘人員安置、企業競爭力下降、社會不穩定等一系列困難和問題,確保首鋼和首都的安定穩定,從根本上實現首鋼工藝升級、産品換代,同時帶動非鋼産業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首鋼的綜合競爭力。

  央企去哪兒?

  對於央企總部到底該不該遷離北京的爭論,鳳凰網近期發起了一項民意調查,有63407人參與了此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40.42%的人認為北京最應先疏解的企業是央企總部,30.69%的人認為,化工等“三高”企業和製造企業應遷出北京。57.33%的人認為,央企總部遷出北京能夠減少人口壓力。35.55%的人認為,非關國家經濟命脈的央企總部可以遷出。而認為央企總部就應該留在首都的僅有5.07%。

  企業總部的搬遷是大勢所趨,能夠緩解北京的壓力,並帶動落後區域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瑞對記者表示,央企外遷是一件複雜的工程,跟首鋼搬遷不是一個道理。首鋼是從總公司到生産車間都在北京,其搬遷是主要是由於空氣污染,目前在北京的央企總部絕大多數是企業的研發和行政決策中心,其搬遷純粹是為了塑造北京的城市功能,因此不能把首鋼的搬遷與其他央企總部的搬遷等同。

  劉瑞認為,從根本上來解決北京的問題,行政中心的搬遷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根據國際經驗,首都的功能調整首先是政府行政功能的轉移,然後才是商業功能的分流,否則對於企業來説是一種成本比較高的搬遷行為。

  “企業外遷實際上不應叫外遷應該叫轉移,北京産業轉移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已經到了必須做的時間節點。”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研究總監陳智國對記者表示,從企業的意願來看,基於成本的選擇,傳統産業、中關村的科技型企業,環保類産業為尋求更低成本需求,有轉移的意願,而特色資源産業,如新能源企業更願意接近原料産地,基於企業主動佈局的因素,也會考慮遷移。

  “在轉移過程中應轉變一個觀念,京津冀不是分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大。”陳智國表示,從國家層面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三個增長點,但京津冀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是以經濟規模為導向,而是以創新為導向,應該創造環境催生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企業,這就要靠三地發揮比較優勢,北京拿出國際平臺、天津拿出配套優勢、河北拿出成本優勢,三地聯手,創造最有的創新增長點。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定位和規劃,要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應做好理性安排。轉移企業應做前端需求調研,政府來幫助協調,要解決好政府稅收問題,利益博弈問題,這樣企業才沒有後顧之憂。另外,要儘量幫助當地政府營造一個跟中關村類似的企業環境,包括金融、服務、財稅、行政效率等問題。

  “造好梧桐樹,才能讓鳥飛過來。”一位從事招商引資的人士表示,目前保定、承德、張家口、廊坊、武清還有東麗,都專門成立了小組,研究怎麼造好這個“鳥籠子”,在基礎設施、配套政策、産業的微配套等方面建設京津一體化的産業新城,承接北京技術人才和企業轉移。

  在轉移過程當中,政府要幫助企業升級,幫助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這才是最應該做的。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杉同時認為,央企總部搬遷,應該作為經濟戰略來探討,不能局限于京津冀區域發展。北京央企集中更多出於政治因素,應將央企分類轉移到産業相關集中地區,如將中石油遷到大慶,將中石化遷到蘭州,讓其保留石油企業根脈,也帶動中西部經濟發展。■本報記者 劉麗靚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