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發改委瞄準改革深水區 多項改革紅利待發

2014-01-23 10:56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今年將加快完善資源性産品價格的形成機制,積極推動電力、天然氣、水、鐵路、航空等領域的改革

  □ 經討論、修改,目前《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

  □ 抓緊清理和修訂有關民間投資的法律規章,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強的準入規則

  □ 有關今年投資,並不存在對投資規模進行控制的問題,而是要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

  在一些海外機構看空中國經濟之際,國家發改委昨日召開新年首場發佈會——宏觀經濟與政策新聞發佈會。包括發展規劃司等五個司局相關負責人集體面對媒體,答疑解惑,展望2014年中國經濟改革的各個方面。包括新型城鎮化規劃、化解産能過剩、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等等,中國各領域經濟改革值得期待。

  針對進入2014年以後首個經濟指標——全國發用電量的下滑,是否預示著中國經濟走勢面臨較大下行下滑跡象和壓力的尖銳提問,經濟運作調節局副局長賈復生給出回答並不“擔憂”。

  賈復生指出,1月份前20天全國發電量增速較低的原因主要是受“兩高”因素的影響,“一個是去年同期基數比較高,二是今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這兩個原因。”賈復生説,“我們認為今年以來前20天全國發電量增速比較低,目前不能説明我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多項改革紅利待發

  “今年發改委將按照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加快完善資源性産品價格的形成機制,積極推動電力、天然氣、水、鐵路、航空等領域的改革。”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説,這有利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實現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李樸民表示,今年發改委將加快完善資源性産品價格的形成機制,積極推動電力、天然氣、水、鐵路、航空等領域的改革,概括起來講是三個字“放、建、保”。

  另外,新型城鎮化規劃也有望儘快出爐。據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透露,“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提交了會議討論,會議結束之後發改委按照會議代表討論提出的一些意見進行了修改。目前該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

  從投資領域改革來看,“2014年發改委繼續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切實落實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把取消和下放的企業投資項目核準事項落實到位。推動出臺政府投資條例,完善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制度,規範政府投資行為。”發改委固定資産投資司副司長歐鴻説。

  他還表示,今年還將有效釋放民間投資潛力,抓好民間投資36條及42項實施細則的落實工作,抓緊清理和修訂有關民間投資的法律規章,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強的市場準入規則。據透露,2013年我國民間投資增長23.1%,佔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達到63%,比上一年提高1.8個百分點。

  “今年我們會儘快在金融、油氣、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再推出一批示範帶動項目。”歐鴻説。

  投資關鍵性作用仍會發力

  從整個投資層面來看,2014年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關鍵性作用仍會發力。“有關投資,並不存在對投資規模進行控制的問題,而是要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歐鴻説。

  “2014年我們將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歐鴻説,今年發改委將加快實施“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點建設任務,抓好在建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充實重大項目儲備,增強投資接續能力。加強重點領域建設,包括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支撐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再者,今年將調整優化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即將中央投資集中用於市場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重點領域和突出薄弱環節,重點支援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

  “主要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建設,重大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支援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以及科技創新等。”歐鴻説。

  記者注意到,對於市場普遍關注的鐵路投資問題,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加大國家對鐵路投資的力度,包括加大政府預算內資金投入,另外鐵路基金也在積極運作之中。記者 于祥明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