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平臺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不能完全歸因于低門檻,還要看到真實的市場力量的推動作用。
某商業領域之所以成為藍海,就是現有市場格局中存在未被佔領的空白領域。P2P在中國發展的土壤,就是普惠金融的短缺——手里有點閒錢的老百姓投資渠道有限,有很多人想要借錢卻從銀行借不到錢。
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普惠金融的缺位。可以預見,當互聯網金融最大程度把中間環節降到最低,惠及借貸雙方,將使信貸市場競爭更加充分,逐步打破金融壟斷。
有需求,就有生命力。現在問題在于,不斷倒閉的網貸平臺給整個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雖然這樣的“熊孩子”不佔多數,但難免殃及池魚,造成信任危機。
致力于長遠發展的網貸公司很清楚,唯有行業健康發展,才有未來。而健康發展,首先在自律,在于風險控制、信用分析、欺詐檢測、社交網絡分析……流淌著互聯網基因的P2P,風險控制完全可以借用互聯網大數據手段,做得細點、再細點。
在自律之外,行業監管,也不可或缺。不過,由于P2P是一個嶄新的事物,行業里不少做法正遊走在灰色地帶,為了給予創新更多的發展空間,監管層目前正在對其進行密切觀察,因此尚缺乏有力監管。
但是,如今行業不斷發生倒閉事件,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在對創新保持寬容的同時,為規范行業發展,監管力度也應該逐步提高了。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