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資本市場21年 居民每人平均財産性收入增逾40倍

2012-03-16 09:5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編者按:溫家寶總理在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抓緊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努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那麼,用什麼途徑可以提高勞動者報酬佔比比重?我們的收入再分配製度如何彌補初次收入分配不公?並且如何完善?這些問題都是我國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值得關注和亟需解決的問題。

  提高居民財産性收入 資本市場大有可為

  資本市場21年,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財産性收入從1990的15.60元增長到2011年的649元

  如何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以前我國居民的財産性收入主要是存款利息,居民資産主要表現為銀行儲蓄,這使得整個社會的融資結構過分依賴銀行貸款,抑制和制約了財産性收入的增長,也使得整個金融結構缺乏靈活性。因此,專家建議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資本市場上來,為居民的財産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收入創造條件。

  居民財産性收入增速加快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蒐集到的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發現,資本市場發展21年來,我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財産性收入增長超40倍,上升勢頭可謂相當兇猛,這當然與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密不可分。

  上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城鎮居民基本沒有什麼財産性收入。1985年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財産性收入只有區區3.74元;到1990年,也就是股票市場誕生之初,全國每人平均財産性收入也就15.60元;之後,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步發展壯大,全國城鎮居民資本投資意識日益成熟,投資領域不斷擴大,投資渠道呈現多樣化,這使得財産性收入大幅增加。1995年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財産性收入上升至90.43元,2000年達到128.38元,2005年達到192.80元,2010年躍升至520元,2011年突破600元,達到了649元,上升勢頭可謂相當兇猛。

  這當然與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密不可分。尤其是近年來證監會一直在強化上市公司分紅方面做著不斷的引導和監督,投資者的股息和紅利收入大幅增加。證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至2010年,A股實現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家數分別為856家、1006家和1321家,佔同期上市公司總家數的比例分別為52%、55%和61%;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3423億元、3890億元和5006億元;平均每股分紅金額分別為0.08元、0.09元和0.13元;三項指標都呈上升趨勢。而深交所金融創新實驗室公佈的數據統計也顯示,近年來,隨著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分紅的政策陸續出臺,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穩定性、回報率、分紅意願都有長足進步。其中分紅公司佔比和股息率逐漸提高。2001年以來,分紅公司佔比由原來30%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60%以上,近年來基本穩定在一半左右。2001年以來整體股息率逐漸增加,2006年、2007年中國上市公司平均股息收益率突破1%,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度分別達到了0.93%、0.46%和0.55%。

  由於財富效應的累積,全國居民主動追求財産性收入的熱情也不斷高漲。根據證監會網站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全年股票成交金額421646.74億元,日均股票成交金額1728.06億元;股票成交數量33957.55億股,日均成交數量139.17億股;交易所上市證券投資基金成交金額6365.80億元,有效賬戶數14050.37萬戶。2011年全年期貨市場方面,以單邊統計,大連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28904.69萬手,成交金額168756.22億元;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30823.92萬手,成交金額434534.35億元;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40643.92萬手,成交金額334213.37億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5041.62萬手,成交金額437659.55億元。

  2011年,境內籌資合計6780.47億元,其中A股首發2825.07億元,通過定向增發、公開增發、配股、權證行權等形式再籌資合計2248萬元,通過可轉債、可分離債、公司債等形式債券市場籌資1707.4億元。截至到2011年,境內上市公司已達2342家,股票總發行成本36095.52億股,股票市價總值214758.10億元,證券投資基金915隻。

  而根據中金公司的報告顯示,2011年全年新增開戶數1401萬戶,2011年末基金和股票合計累計賬戶數20259.20萬戶。2011年末融資融券餘額382.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接近2倍;2011年全年融資交易額5570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2.5倍。2011年全年股票及股票連接融資額為5336.3億元,同比下降41.5%;企業主體債券(不含短期融資券)融資額15833.8億元,同比增長57.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居民總體收入水準還將大幅提高,而擁有財産性收入的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

  提高財産性收入的五種方式

  居民財産性收入佔比,是衡量一個地區市場化和富裕程度的重要標誌。發達國家中等收入群體之所以超過一半,根由在於財産性收入佔比高,比如美國國民可支配收入40%來自財産性收入。相比之下,我國城鎮居民財産性收入佔比在2011年最高也才達到2.98%(2011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財産性收入649元),且集中在少數富裕階層手中。這既直接擴大了貧富差距,又拉開了城鄉收入差距。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前副院長黃范章曾撰文表示,所謂“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就是給廣大群眾廣開財路,在初次分配中除了勞動工薪外,還擁有通過營運自己所擁有財産(動産或不動産)來獲取收入的多種渠道。他認為,所謂“財産性收入大眾化”,就是讓越來越多的群眾直接或間接地進入資本市場。進入門檻要低,風險要低,進入者才會多,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擁有“財産性收入”來分享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的成果。

  綜合多位專家和學者的建議和觀點,提高財産性收入最重要措施就是發展各種要素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而方式大致分為以下五種:

  一、政府從制度上支援提高居民財産性收入,最直接的方式是增加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比重。收入和財富的關係是一個存量和流量的關係,所有的財富都是由收入轉化而來的。要真正壯大中産階層,就需要在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的基礎上,對歷史上長期存在的收入增長低於經濟增長的情況進行補償,即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裏,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要相應地快於經濟增長速度。

  二、證券市場是增加財産性收入的重要渠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就認為股票市場的實質,就是一種分享經濟,通過讓投資者以不同的金融産品投資上市公司的股票,使他們有渠道分享到上市公司的盈利。因此,積極鼓勵和支援大量優質的公司上市,是在股票市場上擴大財産性收入的基礎性條件。

  三、通過員工持股計劃提高職工收入。員工持股計劃是指企業員工通過投資購買、貸款購買或紅利轉讓、無償分配等方式認購本公司部分股權,委託員工持股會集中管理;員工持股管理委員會(或理事會)作為社團法人進入董事會參與按股分享紅利的一種新型股權形式。員工持股計劃在發達國家已經發展的極為成熟,比如美國500強中90%企業實行員工持股,美國上市企業有90%實行員工持股計劃。

  四、充分發揮社保基金特別是養老保險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的作用,讓社保基金積極而穩妥地進入資本市場。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正處於從單一的現收現支制度向社會統籌和基金積累的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基本保障制度轉變的過程中。最近全國“人大”通過立法,“十二五”規劃建議中也要求社保基金積極穩妥進行投資運作。社保基金營運的第一原則是安全性至上,可投資于國債及大型中央國企,它的基本要求是保值增值。基金作為投資運作所獲得資本收入(增值),應有計劃地將大部分撥在各投保人個人賬戶名下,作為投保人的“財産性收入”。隨著社保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空賬”不斷做實,2020年將建立覆蓋全國城鄉的統一社保體系和社保基金,全國城鄉居民都能共用社保基金提供的“財産性收入”。

  五、落實保險産品所兼具的保障和投資功能。財産性收入是一種衍生財富,其根基是財産的安全存在,保險收益也是財産性收入的一種。因此,保險産品是兼具保障與投資功能的資本市場工具,應該在居民的資産配置中佔據重要地位。保險要為增進民眾財産性收入作貢獻,服務到位相當重要,而其中的關鍵是保險産品要符合需求。我國保險公司理應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積極完善現有的保險産品,維護好投保人的利益。同時,集保障與投資為一體的保險品種,比如投連險,通常是與商業銀行合作銷售的,這不僅便利了民眾投保,而且還能依託銀行與保險的信譽,提供所有符合民眾需要的包括風險評估、養老安排、醫療保障、子女教育與家庭投資為一體的系列服務等。

[責任編輯: 李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