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我國貿易順差可降低 擴大內需以降國民儲蓄

2011-11-24 09:4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國若長期持續貿易逆差,就可能引起收支危機,本幣面臨貶值風險,對本國經濟發展會産生不利影響;若持續貿易順差,也未必是好事。自1994年以來,我國連年順差,尤其是2005年匯改後貿易順差持續增加,當年一舉超過1000億美元。2008年順差更是接近3000億美元,創歷史最高。今年全年貿易順差仍可能超過1500億美元,順差規模依然可觀。

  我國貿易順差已成西方國家施壓人民幣升值的主要藉口。近年來,中美之間貿易的不平衡在各自國家中都佔有重要位置,美國是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國,中國則是美國貿易逆差的第一大來源國。美國的貿易逆差已持續近半個世紀,其主因是美國居民低儲蓄率和政府持續大規模的財政赤字。然而,隨著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主要貿易逆差國以來,特別是2000年以後,美國國會議員和政府高官以所謂的人民幣匯率存在低估、中國取得了不正當的貿易優勢來施壓人民幣升值。2005年4月,美國國會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和林德塞·格雷厄姆提出讓人民幣升值27.5%,否則就出臺貿易制裁法案。到今年9月末,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30%,但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仍未解決,於是,今年10月11日,美國參議院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再次施壓人民幣升值。今年9月,金磚五國之一的巴西向國際貿易組織提出用國際貿易規則來懲罰操縱匯率的國家,矛頭直指人民幣。據報道,WTO(世貿組織)已有153個成員支援此項議題。

  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遭遇反傾銷和反補貼最多的國家,根據商務部公佈的最新數據,自加入WTO以來,我國累計遭受反傾銷、反補貼等國外貿易救濟調查690余起,涉案金額約400億美元,其中美國發起約100起,歐盟發起70余起。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是美國還是巴西,其貿易逆差或國內産業的不景氣和高失業率,主要是它們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説成是因為人民幣匯率低估中國存在貿易優勢是沒有道理的,從根本上來説,這是推卸自身責任和嫁禍於人的卑劣行徑。

  當然,我國也確實應該重視貿易順差帶來的問題,例如外匯儲備過快增長,在當前歐美債務危機持續發酵的情況下,不僅新增部分面臨投資難,3.2萬億美元的存量外匯資産也會遭受損失;過去幾年外匯佔款增加過快,人民幣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造成通脹壓力。

  我國持續貿易順差的根源來自兩方面,一是國民(包括居民、企業和政府)儲蓄率過高,二是仍在實行“獎出限入”貿易政策。因此,要化解順差、實現貿易平衡,也應從這兩方面入手。

[責任編輯: 李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