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數據  > 正文

去年36家滬市公司完成重大資産重組交易金額1128億

2014-06-05 10:32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重組後市值增長在100%以上的有14家,市值增長在0-100%之間的有16家,僅6家公司市值下降

  ■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喬誌東

  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4日發佈的《滬市上市公司2013年度重大資産重組專題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3年度,滬市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交易活躍,全年共有116家公司涉及重大資産重組事項,佔滬市公司的12%。其中,36家公司完成重大資産重組,交易金額合計1128億元。與此同時,《報告》建議今後可以考慮採取並聯式審批等機制優化流程,提升效率。

  《報告》指出,2013年度滬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存在四個方面主要特徵:首先是交易日趨活躍,重組後公司市值實現較大增長。2013年,從啟動重組日到完成重組日的市值增加值看,36家完成重組的公司合計增加市值為2023億元,同比增長29%。從單個市值看,上述36家完成重組的公司重組後市值平均增幅為133%,較2012年完成重組公司市值平均增幅同比增長49個百分點。完成重組後,市值增長在100%以上的有14家,市值增長在0-100%之間的有16家,僅6家公司市值下降。

  其次是産業結構整合力度加大,新興産業重組增多。2013年,滬市公司依託資本市場,大力進行行業整合,有力地促進了産業集中度的提升和結構的調整。一是行業整合力度增強;二是製造業公司重組較為集中,産業結構優化力度較大;三是戰略新興産業重組不斷涌現。

  第三,並購創新動力增強,境外收購有所增加。2013年,部分公司積極創新,擴展了運用吸收合併方式進行重大資産重組的領域和範圍,如東電B轉A上市,為解決B股歷史問題探索了全新的路徑,廣州藥業跨市場吸收合併白雲山,成為第一家跨市場吸收合併深市公司的滬市A+H公司。此外,在境外收購方面,2013年,滬市公司開始選擇通過跨境並購收購海外優質資産。

  第四,公司重組後效益提升,承諾實現良好。2013年,滬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正向效應顯著,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的提升。一是多數公司重組實施完成後凈利潤增長,實現企業做優做強;二是絕大多數公司完成業績承諾,保障了重組效益實現。

  在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複雜形勢下,滬市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為增強企業實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滬市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看,一是支付手段相對單一,並購融資方式有限。從支付手段來看,股份仍是目前上市公司重組主要支付手段,從金融支援來看,目前並購重組融資方式有限,融資成本較高。

  二是平均重組時間縮短,但多部門審批時間跨度仍較長。從重組完成時間來看,完成重組的36家公司平均重組時間為13.5個月,同比縮短1.5個月;從影響重組效率的原因看,企業兼併重組涉及多部門審批,時間跨度較大也是重要因素。

  三是部分重組迎合市場炒作,內幕交易仍是監管難點。部分並購重組的目的似乎在於迎合市場熱點,報表性重組的短期化現象明顯,不排除有炒作公司股價嫌疑,存在內幕交易的可能性較高。

  四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及東北地區整體較弱。2013年,與東部省份相比,中西部及東北地區上市公司數量、品質、規模及效益等各方面均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優質公司數量較少,中西部及東北地區359家公司,全年度實現凈利潤僅為1216億元,僅佔滬市整體的6.28%。

  為解決上述問題,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相關研究人員認為,結合併購重組市場當今發展特點,應當借力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引導促進産業升級;繼續優化審批方式,提高並購重組效率;豐富並購支付手段,促進市場並購創新;繼續支援跨境並購,提升公司國際競爭力;大力推進監管轉型,強化並購重組事後監管。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