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呼和浩特面臨“人去樓空”尷尬 房價節節下挫

2015-03-02 08:15 來源:經濟觀察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一直為人口集聚的速度而苦惱。從本世紀之初到2012年間,內蒙古的經濟總量,出現了一輪快速增長。受惠于這樣的經濟增長速度,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建設規模也迅速擴展。

  但是,城市的迅速擴展,似乎並未迎來人口的迅速聚集。

  做了十多年計程車司機的李亮對記者感慨到,就是近七八年的時間裏,呼和浩特市的市域範圍,比原來擴大了兩到三倍。家住呼和浩特市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溫先生,苦惱于一件事情:從前年開始,他就已經搬到了這裡的大房子,改善了住房條件。但是因為周邊的幼兒園和學校還沒有配套,他平時只能住在老城區的房子裏,只有週末或假期,才能到金橋開發區的房子裏住。

  本世紀初,內蒙古的經濟開始以兩位數增長,呼和浩特市的市域面積也迅速擴展。呼和浩特市下轄的一個區,就叫做新城區。在今天看來,新城區已然成為老城,向東、南和西三面擴展的呼和浩特市,都出現了大片的新城,一棟棟樓宇出現在城市周邊。

  除了教育配套的不完善,作為城市新區的金橋,還有諸多不便的地方,諸如老人的醫療、日常的生活。在這裡,打計程車也相對困難一些。而整個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近些年樹立起了鱗次櫛比的新樓盤。但是,每當夜幕降臨,李亮就會發現,亮燈的沒有多少。甚至,一些動工了好幾年的樓盤,也已陷入停工狀態。

  2014年,連續數年快速上揚的呼和浩特樓市也遭遇了寒流,樓市成交量一落千丈,開發商的打折優惠不斷推出,卻未能提振樓市,房價開始節節下挫。這一年,位於呼和浩特東南方向的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一些樓盤因為降價促銷,還遭遇了老業主的集體封堵。

  一心想要做大的呼和浩特市,正面臨著樓宇空空、腹地缺人的尷尬。

  大呼和浩特?

  歷史上,呼和浩特市由兩個老城——歸化城和綏遠城合併建立。長期以來,呼和浩特市僅僅是周邊土默川平原、或者説是河套地區的中心城市,市域面積狹小,人口規模不大,對於華北地區的各大城市來説,呼和浩特一直被作為塞外邊城來看待。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呼和浩特長期作為綏遠省的省會城市。1949年之後,內蒙古經歷了數次區劃調整,版圖逐漸擴大,成為橫跨三北、疆域遼闊的省區,呼和浩特市也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

  此後,呼和浩特逐步建立了一定的毛紡工業和服務業,人口開始穩步增長。但相比較于同時期內全國其他省份的省會城市,人口增長速度仍然偏慢,直到1996年,呼和浩特市的人口仍不到100萬,居民以老居民為主。

  從2000年左右,呼和浩特進入一個人口快速增長的週期,發展到現在,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區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30萬,這種快速增長的剛性需求,也支撐著呼市的房地産市場,經歷了一輪飛速的發展。據統計,從2008年到2013年,內蒙古常駐人口中的1/3,都聚集在了呼和浩特,這也奠定了呼和浩特現在的城市規模。

  不過,放眼全國,呼和浩特在全國的省會城市裏,仍屬於小兄弟。無論經濟總量還是人口規模,長期處於倒數地位。內蒙古地域狹長,呼和浩特市的區位優勢,並非全區的中心,在吸納農村牧區人口轉移進城時,能力非常有限。

  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圈以外,內蒙古區內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組成了呼包鄂城市群。從中國中西部城市的發展現狀來看,大多數省會城市,都具有中心輻射帶動的功能。只有在呼包鄂經濟區,才有行政區和經濟區錯位的現象。

  在呼包鄂三個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的工業規模恰恰是最弱的。長期以來,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並沒有“首”起來。如以經濟實力排序,呼包鄂要完全顛倒為鄂包呼。內蒙古的新貴鄂爾多斯,以其強有力的資源增長力,後來居上,雄踞各盟市之首。鄂爾多斯的財政收入,這些年已經超過了包頭和呼和浩特的總和。作為政治中心和科教中心,呼和浩特的工業體系,難望包頭項背,更不及鄂爾多斯優勢突出。而這意味著,呼和浩特市在人口的吸納能力上,居於最弱勢的地位。

  實際上,如果嚴格以城市群的定義來衡量,呼包鄂屬於未達標的8個城市群之一。原因在於,呼包鄂,一方面大城市規模偏小,功能弱化,産業集中度低,缺乏要素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三市之間的小城鎮數量雖多,但密度低、規模小、交通不便,三個城市的腹地,缺乏密集的農業人口,顯得空曠和分散。

  所以,如何集聚人口,不僅是呼和浩特市的苦惱,也同時是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的苦惱,甚至是所有內蒙古的城市的苦惱。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合夥人葉珺告訴記者,在做一個城市規劃或區域規劃的時候,最主要、最核心的還是區域的産業和人的問題,新城規劃一定是圍繞這兩個要素來進行的。而這個産業,是立足於當地的優勢和資源進行的新城開發和區域開發,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圍繞人,搞清楚這個區域未來想吸引什麼樣的人?這些人到這裡幹什麼?

  不過,尷尬的是,當下中國城市新區的規劃,大多是由做空間設計的規劃設計院來主導的。這些城市規劃設計院對城市人口的規劃,往往是按每平方公里承載多少人來計算,像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這就會忽略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這個城市所能輻射的周邊地區,到底有沒有那麼多人?

  牧區城市的城鎮化

  實際上,對於呼和浩特市來説,內蒙古廣闊的牧區腹地,是否能成為人口的主要來源,一直以來存在爭議。

  葉珺認為,對新城和新區的設計,實際上是有章可循的。因為,城市是各種産業聚集的城市,産業對人口的吸引力至關重要,如果要發展現代農業,那需要的人數是很少的;如果要引入富士康那樣的企業,那人數會有很多;如果搞旅遊産業,那人口數量和結構又不一樣。所以,人始終是科學規劃的核心,只有清楚了這個,才可能因人去設計城市。

  作為廣袤的內蒙古大草原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當然也是眾多農牧民進城首選的城市。但就整個牧區城鎮化來説,牧區城市卻不可能太大。以廣闊牧區為腹地的內蒙古各個城市,本身就缺乏農業人口的支撐,一些産業的限制,也無法支撐勞動密集型産業落地。長期以來,內蒙古的城鎮化,從村落到鄉鎮再到城市,都遵循著緩慢、自然的發展規律。

  內蒙古自治區全區的總人口約2500萬,廣袤的牧區人口稀疏,多數城市是人口自然聚集而形成,增長較為緩慢,人口規模偏小。大多數地級市和盟府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區,人口只有30萬左右,這樣的城市人口規模,僅僅相當於南方一些縣城的人口規模。

  建國後,內蒙古包頭市新建了包鋼集團等一批重工業項目,許多城市人口支援三線建設,向包頭集中,才得以迅速的集聚人口,形成了內蒙古最大、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本世紀初,能源工業的大開發和大發展,也促成了鄂爾多斯市的崛起,同樣也經歷了一次人口的迅速集聚。但這種人口集聚是片面性的,我們看到,當煤炭市場跌入谷底,鄂爾多斯也陷入了人去樓空的境地。

  對內蒙古各個城市而言,高原、山地、面積遼闊,東西間交通不便,內蒙古東中西部城鎮之間,橫向分工與聯繫,遠不如東部與黑吉遼、中部與京津冀、西部與陜甘寧的分工與聯繫密切。

  內蒙古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姜月忠曾經指出,內蒙古東西狹長,橫跨三北,南連八省,從東到西,各地區城市分別與哈爾濱、齊齊哈爾、長春、瀋陽、北京、唐山、張家口、大同、銀川、蘭州、酒泉等大中城市近距離對應。呼和浩特作為首府城市,顯然不能帶動數千公里外海拉爾和巴彥浩特的發展,吸引那裏的人口進城就業。

  這樣,內蒙古東西12個盟市的所在城市,要麼獨立發展,要麼接受相鄰省份大城市的輻射帶動,行政區的縱向組織機制與經濟區的橫向市場運作機制嚴重錯位。因此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蒙古狹長地帶上的各個城市,從來就是省外經濟板塊的邊緣地帶。缺乏廣袤的牧區人口支撐,僅靠農業人口進城和老城區市民尋求居住環境改善這兩方面的需求,日益難以支撐樓市的繁榮。大呼和浩特的夢想,或許只能暫時擱一擱了。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