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濟南山師東路店舖頻繁更疊 房租上漲店舖難支撐

2014-12-10 14:48 來源:大眾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網購價格低,深受對價格敏感的學生黨的喜愛。對那些依靠學生客源生存的商圈來説,網購對生意的影響頗大。對它們來説,拼價格拼不過網店,拼款式拼不過快時尚,拼品質拼不過商場品牌。繁華一時的山師東路近年來人氣漸衰,隨著學校搬遷,不得不面臨轉型。

  早上10:00,山師東路的店舖才剛剛開始甦醒。經營一家服裝店的王女士早早開了店門。她是一名白領,平時工作不算忙,跟人合夥開店算是一個兼職。“我和合夥人都有比較穩定的工作,開這個店純粹是出於愛好,也不指望能賺多少錢。”或許因為懷抱這樣的心態,她成了這條路上堅持經營服裝的少數業主之一。

  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家店搬走,又有一家店搬進來。開了兩年的少女用品連鎖店“美爆”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名叫“中國零食網”的一家店舖。另外兩家服裝店分別改成了賣化粧品和鞋子的店舖。也有遲遲租不出去的店,門前挂著旺鋪招租的標語,等待著下一位主人的到來。

  即便如此,房租依然持續上漲。王女士的店舖在山師東路的南半段,一年的租金是8萬元。越是靠近東西向的文化東路,越距離山師近,店舖租金也就越貴。更靠近核心區域的“中國零食網”一年的租金約30萬,這遠遠不是一般的服裝小店可以承受得起的。“這兩年房租一直漲,漲得很多人都已經待不下去了。很多服裝店的老闆辛辛苦苦一個月,賺得還沒有工薪階層多。”王女士説,她堅持開店不是為了賺錢養家,而僅僅是為了掙個零花錢。另外也為了方便自己穿衣,純粹當做一個愛好。

  或許因為是週一,店裏的客人不多。她説,雖然山師商圈是靠學生發展起來的,但現在完全不指望學生生存。“店裏有微信群,在群裏向老顧客推薦新上的衣服。學生消費力有限,比較認便宜,不太關注品質和品質。”她説,網購吸走了很多學生客源,現在店裏的老顧客大都是周邊醫院的醫生、護士。

  對在山師東路水雲間裏經營美甲店的耿女士來説,週六、週日屬於“有人氣,沒生意”的日子。而週一到週五的工作日雖然逛得人少,反而有更多人消費。“做個指甲花費幾十元,甚至上百,學生們大都不捨得花這個錢。我們的顧客主要是一些工薪階層的上班族。”

  耿女士在水雲間已經幹了5年,一開始是做休閒服裝,去年開始轉行做美甲。“這兩年服裝個體特別難做,跟受網路衝擊有很大關係。以前幹服裝能掙個小老闆的錢,現在扣去租金也就賺個工薪族的收入。”從2007年的1000多元,這裡的房租一直漲到了如今的3000多元,這讓很多店主撐不下去。

  水雲間重新裝修後,租金上漲,店主們不得不將租金加到衣服上。“衣服貴了,跟專賣店裏的衣服差不多。顧客們覺得衣服貴了,也就漸漸不再來了。所以,重裝後的人氣反而掉了很多。”耿女士説,來這裡逛街的人中,學生和上班族各佔五成。“學生是只逛不買,根本拉動不了消費。來我們這兒的上班族一般收入也不高,圖個時髦和便宜,真正有錢的就去商場消費了。”

  對於山師大搬遷可能帶來的影響,耿女士也有自己的考慮。“有人説要去長清大學城創業,跟著學生們去長清,我覺得這個想法挺傻的。我不想去一個還沒有人氣的地方冒險。雖然不知道路在哪,但我知道靠學生做生意已經不行了。”

  同樣是依靠學生黨建立的商圈,山大老校附近的淘寶街保持著頗高人氣。雖然衣服普遍不如山師東路時尚,但低價成了這裡很多業戶的生存法則。不光是山大老校、中心校區的學生雲集,這裡還有來自郭店的大學生們。同時由於東部比較缺少商圈,洪樓成了學生、白領各階層的消費人群聚集的地方。

  淘寶街定位低端、其貌不揚,但開在淘寶街門口的幾家韓國服裝店卻有每個月幾十萬的營業額。這幾家店打著韓國進口女裝的牌子,衣服動輒四五千元。店裏的一位店員告訴記者,這家店有時候一天的營業額就達到了十幾萬。“我們的衣服是韓國的一個高端女裝品牌,品質、款式都和國內專櫃不同,因此和大眾品牌的競爭比較小。”該店已經開業三年,積累了1000多個會員。“購買1萬元以上的衣服就能成為我們的會員。我們店的風格和其他店不一樣,樣式很獨特,比較大牌。”

  “我們店是‘去學生化’比較徹底的一家店。基本不依靠學生顧客,不用靠走量來生存。只要衣服設計夠好,品質精良,就會有人買單。”這家店的店員説,款式獨特是該店吸引顧客的原因。國內很多品牌設計雷同,抄襲嚴重,很多在意穿著的消費者常為買衣服苦惱。而這家店靠新穎款式取勝,因此有了自己的一批忠實客戶。

  濟南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偉説,洪樓韓國女裝店的發展或許能為山師東路提供一個參考。服裝業也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生存。如果與網路同質化嚴重,又沒有價格優勢,很容易陷入生存困境。

  如果説學生群體代表了中低端的消費,山師東路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必須想辦法抓住自己的客戶群體。“很多商場在重裝後都面臨著人氣下降。這是因為它的定位不但無法吸引高層次的消費人群,連原來低層次的消費人群也喪失了。不同的消費人群都有不同的需求,找到真正吸引消費者的競爭力才能存在。”

  而相比較大商業形態,小商業更加豐富多樣,更能增加就業機會。“小商業要發展出自己的特色、特點,才能跟大的商業綜合體競爭。群眾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在競爭中,小商業形態要抓住那些被忽略的部分,更加個性化才能繼續發展。”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