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生態中國,墅居長安” 電建地産瀧悅長安項目開啟

2014-12-09 13: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12月8日電 12月7日,位於門頭溝的電建地産·瀧悅長安項目接待中心啟幕儀式舉辦。隨後,項目領導與專家們出席了區域論壇,共同探討門頭溝的歷史與格局衍變,並對電建地産·瀧悅長安的突破之道進行了解讀。

  電建地産·瀧悅長安接待中心啟幕盛典成功舉辦

  電建地産·瀧悅長安是電建地産在北京的又一高端力作,電建地産作為責任央企,始終心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城鎮化的高度前瞻力,依託集團在大型工程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的經驗和實力,深耕于建築房地産業,勵志並忠誠于在電建地産·瀧悅長安中實現“以品質關懷滿足客戶嚮往;以價值提升實現業主夢想”的企業使命。

  電建地産·瀧悅長安接待中心啟幕

  上午10點半,電建地産·瀧悅長安接待中心啟幕盛典正式開始,中國電建地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蘇明、中國電建地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勁松、中國電建地産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區域公司總經理朱成林、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等出席了此次盛典。

  中國電建地産集團副總經理謝蘇明介紹,電建地産作為世界500強中國電建集團的成員企業,是國務院國資委核準的首批16家央企地産之一。9月28日公司正式的進行了更名,也預示著新的發展機遇期的到來,未來電建地産將加快步伐,成為具有廣泛品牌影響力、競爭力和較強投融資和運營能力,品質效益型的國際化的房地産運營商。

  中國電建地産集團副總經理謝蘇明致辭

  在啟幕盛典上,中國電建地産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區域公司總經理朱成林表示,電建地産·瀧悅長安作為電建地産深耕門頭溝的又一高端項目,除了享受到區域的高端氛圍與發展前景以及山水資源賦予的尊貴和靜謐;在産品本身,選擇了西部客群更為青睞的英式別墅風格,與門頭溝的西部文化底蘊一脈相承。完美的項目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瀧悅長安的稀缺也正體現在此,不僅享受城市的文明,更重要的是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環境、完善的配套體系。我們取義“生態中國”的主題,就是有這麼一個美好的祈願,我們以切身的努力去踐行的就是實現城市化與高端築居和生態環境的完美共生。朱成林向在場的嘉賓和媒體朋友們展望了自己對於居住在瀧悅長安未來生活的嚮往。

  電建地産深耕門頭溝 區域發展再添引擎

  隨後,朱成林以及嘉賓、媒體朋友們一同出席了“資源決定價值·論道西長安”為主題的區域論壇,深入探討門頭溝未來的發展趨勢。

  地段是高端地産價值的命脈之重。隨著北京城市中心土地趨近零供應,長安街,這條京城最繁華的地段,使得原本尊貴的地段更顯臻稀。朱成林如是介紹,我們瀧悅長安這個項目就是位於西長安線上,同時又在永定河畔,既能夠享受城市的功能,又能夠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環境,這也是這個項目最大的價值所在。

  張佔斌站在宏觀經濟角度分析指出,生態資源的“變現”讓門頭溝區域發展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尤其是2011年北京市政府投資2200億提速發展西部區域,首都西部綜合服務區(WSD)的功能定位也讓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北京城市發展找到了最佳結合點。

  “我一直覺得像門頭溝這種地方只要給它這種空間,給它這種機會,未來發展的空間其實是非常大的,相信未來在北京核心城區裏,這個區域的價值潛力也是最大的,該地區也將成為西部中高端改善性終極住宅需求的核心發展區域。” 華高萊斯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公衍奎對於門頭溝區域是非常看好的。

  “從經濟到生態協同,是區域發展一個質的飛躍,這種飛躍正在輻射到樓市。北京作為內陸城市,是一個自然景觀相對貧乏之地,對有限山水資源的佔有,以及與城市生活的迅速接駁與轉換成為了高端別墅的立身之本。” 《參考消息·北京參考》房地産事業部執行主編胡蓮表示。從西山藝境到電建地産·瀧悅長安,從半山別墅到濱水別墅,電建地産一直在將稀缺的自然資源與城市屬性相融合,打造更有居住感和升值潛力的住區,也為門頭溝成為北京新的國際化高端居住區做出了好的表率。

  稀有資源,成就京西真正的濱水別墅;英式建築,造就京西的人文貴族地標。憑藉著電建地産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強大的資源優勢,在房地産行業進入“白銀時代”的關口,電建地産·瀧悅長安兼具自然資源和城市屬性,讓我們拭目以待,與電建地産·瀧悅長安一起見證京西門頭溝的未來發展之路。(中新網房産頻道)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