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杭州36個老小區安上“隱形”泵站 積水難題可破解

2014-06-17 14:27 來源:杭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紳寶EV將於7月上市 北汽新能源規劃曝光

泵池水位達到3.9米,啟動第一台水泵;達到4.05米,啟動第二台;達到4.10米,啟動第三台。

紳寶EV將於7月上市 北汽新能源規劃曝光

  排澇水

  前段時間,杭州陽光特別燦爛,但從今天起,杭州開始入梅了,所以大家對汛期的擔心依舊,畢竟對去年颱風“菲特”導致強降雨的記憶太深刻。根據氣象預測,我省即將進入到主汛期。

  半山街道闊板橋社區,因地勢低於周邊0.5米,再加上半山的大量山水沒有得到有效疏導,幾乎年年都是汛期積水“重災區”。

  但今年情況或許會有改變。因為,社區健身器材下藏了排水的“秘密武器”。

  這個“秘密武器”就是一個大型的地埋式泵站,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小區積水抽到附近的市政管網內去。

  其實,如此改變不僅僅闊板橋社區一處。為了解決老舊小區的積水難題,今年主汛期來臨之前,杭州市新增了36處“隱形”泵站。

  一旦積水,地下水泵自動抽水

  這個地下泵站位於闊板橋社區杭玻宿舍19幢南側,是一大片社區綠地,安放著不少健身器材。

  上週五,泵站工程已基本結束,因此,這裡已基本恢復原樣,除了未幹的水泥印跡,外人根本看不出地下藏著什麼玄機。

  記者查看了工程圖紙後,才基本了解,地下挖了一個深4.6米,長4.5米,寬3.6米的大坑,整個社區的地下網管都連到此處。這個地下空間內安放了三台功率分別為11千瓦的大型水泵,以及一個塑膠浮球。

  神奇之處,這個泵站是自動式的,由浮球根據液位控制,運轉和停止全部自動控制。

  “泵池水位達到3.9米,啟動一台泵;泵池水位達到4.05米,將啟動第二台泵;泵池水位達到4.10米,再啟動第三台泵。水泵啟動後,小區內的積水就會被自動抽往南側沈半路上的市政管網,之後迅速排向下塘河內。”闊板橋社區的周書記介紹説。

  社區人員最近試驗了一次,結果讓大家很滿意。“三台水泵同時啟動,490立方米的水,相當於一個小水塘,20分鐘就抽完了。”周書記説,去年“菲特”颱風期間,小區積水最高達0.8米,一直漫到大腿根部。如果有了這樣的地下泵站,在同樣情況下,今年應該不會再積水。

  地下挖個坑洞,可放置移動水泵

  説到泵站,其實居民都不陌生,如重機宿舍等杭州的老小區,為了應對小區積水,市政部門就專門給他們設置了泵房。就是小區內弄個小屋子,裏面放置幾臺大功率泵站。

  市城管委市政設施監管中心透露,今年杭州城內大規模建泵站,和以往很不一樣,都是地埋式。至於原因,解釋起來很簡單,無非就是市區寸土寸金,老小區騰挪不開,沒地方建泵房,所以只能往地下發展。

  因此,今年杭州市增設的36處“隱形”地下泵站,還有另外一種方式,便是建地下泵坑。就是在受災區地下挖一個洞,和市政管網相連,一旦出現積水,就在坑內放移動式水泵,完成抽水作業。

  就如小河街道莫幹山路558號(磁帶廠宿舍),該小區地勢比附近道路低了0.6米以上。去年“菲特”颱風期間,由於小區沒有通地下管網,設計不合理,雨水無法排出,這裡就成了水中“孤島”,居民被困將近一個星期。

  “今年,小區通往莫幹山路新設了200米長的雨水管,並在莫幹山路往小區的口子上挖了一個泵坑,還配置了兩台移動泵站。一旦積水,就會由專人啟動,將小區積水疏導到莫幹山路的市政管網內。”小河街道工作人員小宋説。

  居民家邊的泵站,社區自家來管

  上週四,在拱墅區城管局舉行了一次特殊的防汛培訓會議。

  特殊在哪?就是專門培訓社區工作人員怎麼使用、管理和維護泵站。

  “原先,杭州市零星的幾個小區泵房,都是所屬單位負責管理的,平時鎖著,有積水的時候,社區通知他們過來打開。”拱墅區改善辦工程部部長宋梁介紹,今年大批量地下泵站進入社區,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日常管理就下放給社區了。”

  小金是闊板橋社區地下泵站的負責人,首次接受這個任務,他顯得有些緊張,培訓會上學得特別認真。他告訴記者,水泵是自動式的,啟動不用操心,但他需要每天巡查一次,看看是否有垃圾堵塞了進口,另外要經常打開蓋板,看看地下的水泵是否正常。“不管怎麼説,我覺得責任重大,這直接關係到汛期時小區是否積水。”

  (記者 任彥 通訊員 張淩 封豪華 文  王璟 製圖)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